真实案例
今年5月,2岁的萌萌(化名)误服了奶奶散落地上降压药,1小时后就变得嗜睡、呕吐、全身发软。120急救人员送入PICU时,孩子已陷入昏迷、血压骤降、心率极慢。极易导致低血压休克,致死风险特别高!
今年10月,4岁的乐乐(化名)回乡下看奶奶,好奇地打开奶奶床头柜抽屉,里面放着各种颜色的药片,他将几粒不同颜色的“彩色糖果”塞进了嘴里,家属发现后立刻从她嘴里抠出残留,试着催吐,可乐乐还是出现了意识不清,头面部冒出不少红色皮疹,紧急打120送医院PICU抢救……
今年11月,15岁的娴娴(化名)误服拉莫三嗪10片超过5小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被送进我院PICU。当时她嗜睡,喊她也没反应,共济失调……
为什么会发生误服?
1.包装吸引:彩色药片、甜味口服液等易被孩子误食。
2.储存不当:药物随意放在床头柜、茶几或孩子能触及的地方。
3.模仿行为:孩子看到大人吃药时模仿。
4.剂量错误:家长给错药量或孩子自行服用。
特别提醒:>12岁患儿以故意服用为主,多数患有抑郁症或情绪障碍,一旦遇到不能承受的压力或事情,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生死时速核心原则:先判断再动手
1.评估情况:询问孩子(如能说话)吃了什么、多少量。检查药物包装或残留物,记录药名、剂量和时间。
2.不要盲目催吐:如果孩子意识清醒,且误服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可以尝试催吐。但以下情况禁止催吐:孩子意识不清或昏迷。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误服挥发性液体,如汽油、煤油等。
3.初步处理:如果孩子清醒,可给少量清水漱口,但不要强迫喝水。如果孩子昏迷或抽搐,将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打120等待救援。保存药物包装或残留物,便于医生诊断。
送医就诊: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应立即送往医院,并携带误服药物的包装或说明书。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洗胃、使用解毒剂等专业治疗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
1.管理好家中的药品,药品要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最好存放在有锁的柜子中,如果孩子因为疾病需要服药,必须在家长的监管下服用。重视儿童日常看护,防止误食。
2.不要把外用药品或有毒物品放置在饮料瓶或者鲜艳的食品包装内,不要把药说成糖水哄骗儿童吃,否则儿童混淆概念以后很容易误服药品,引起药物中毒。
3.多与孩子沟通,特别是较大儿童,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抑郁症的患儿家长要多陪伴患儿,加强孩子抗抑郁药物的管理。
4.家长应学习儿童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急性药物中毒不可预期且来势汹涌,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对孩子最小损伤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

安全无小事,隐患藏身边。请家长们务必重视家庭用药安全,别让一时的疏忽,造成一生的遗憾。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