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誊“冰川云”:为海量数据建一座“万年冰库”

11月13日 10时 阅读 30933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像“水、电、油”一样的基础资源。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5年全球将产生213.56ZB数据,到2029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527.47ZB,其中多为不常访问但需长期存储的“冷数据”。如何安全、经济地存储这些“沉睡的数据”,成为各行各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落户于科技城的捷誊云技术(江西)有限公司,由其与九江电信合作推出的“冰川云”零碳数据中心,就是专为“冷数据”而建的“超级保险库”。

“数据冰川”的诞生地


走进公司展厅,“捷誊云技术”几个黑色大字映入眼帘,背景墙上流动的数据可视化图像,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数据的生命力。公司售前技术经理刘稳定介绍:“我们常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但那些需要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数据,比如政务档案、医疗影像、历史备份该如何存储?这正是‘冰川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随后,走进中国电信中部云数据中心机房。整齐排列的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密集的光纤线缆……构成了一座数据的“地下冰川”。刘稳定指着一排稳定运行的设备说:“这就是‘冰川云’的物理基石。我们把它称为‘零碳数据中心’,它比传统存储节能90%,成本降低超过50%。”


技术基因:来自母公司的核心支撑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深圳捷誊技术有限公司的存储架构师陈博。他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在江西快速落地‘冰川云’项目,得益于深圳总部在存储级内存主控芯片和存储内核软件领域长达8年的技术积累。这种全栈自研的能力,让我们在软件定义存储和内存两个关键领域都实现了突破。”

陈博进一步解释说:“就像建房子要先打好地基,我们的存储内核技术就是这个地基,它确保数据在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都由最优存储介质承载,数据自由透明流动,并采用最先进的数据保护措施,10倍增加存储能效,这是实现‘零碳存力平台’的技术核心。”


三大优势,让“冰存储”不再冰冷


在机房现场,刘稳定用通俗的语言为我们拆解了“冰川云”的三大核心优势:第一,成本极低,适合海量数据。“我们的硬件成本只有传统存储的三分之一,能耗更是只有十分之一。”他解释说,“对于政府、金融、科研等需要保存海量历史数据的单位来说,这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钱,存更多的数据。”第二,安全可靠,承诺“万年之约”。“我们提供99.999999999%的数据持久性。”刘稳定特别强调了这个“11个9”的可靠性指标,“相当于存储100亿个对象,平均上万年才可能丢失一个。”第三,智能灵活,数据“呼之即来”。“数据存入后并非‘石沉大海’,当需要调阅时,我们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取回,远快于国际某知名头部冰存储企业所需的12至24小时。”刘稳定介绍说。


从技术到战略:母公司的全局视野


在后续的交流中,陈博再次向我们阐述了项目的战略意义:“‘冰川云’不仅仅是一个存储产品,更是我们布局下一代数据中心战略的重要落子。通过江西项目的示范效应,我们将把这种绿色、高效的存储模式推广到更多区域,助力全国的数据中心低碳转型。”

据了解,“冰川云”技术已应用于政府公共事务数据中心、运营商核心机房及金融行业归档系统,成为国产信创云存储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数字未来筑造坚实基石


离开机房,回到办公室,刘稳定总结道:“‘冰川云’的使命,就是成为数字时代的数据‘守护者’。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技术,助力九江乃至全省打造‘数据洼地’,推动传统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

在海量数据喷涌的今天,像“冰川云”这样既经济又安全、既智能又绿色的存储方案,正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底座”。

正如刘稳定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数字时代的记忆与未来。”

(来源:九江鄱阳湖生态科技城)

编辑:实习编辑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