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惠及超50万名劳动者,我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落地

11月11日 14时 阅读 31721

      11月7日,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九江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出台。作为《九江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配套执行文件,《细则》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细化操作标准、明确执行流程、填补管理空白,让补充工伤保险从“制度框架”转化为“民生实效”,为全市劳动者筑牢职业安全保障防线。

  《细则》在《办法》基础上,重点强调三类关键内容,精准破解政策执行难题。在参保管理领域,将《办法》中“特定人员”细化为7类群体并明确缴费标准,如村(社区)工作人员按一类行业缴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人员按五类行业缴费,同时要求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工作时间段、场所、内容”,超出范围的职业伤害不予确认,避免待遇申领争议。在待遇与流程领域,补充了量化标准与时限要求。明确目录外医疗费“单次最高8万元、年度累计最高15万元”,新就业形态人员需在伤害发生3日内报案、60日内申请确认,逾期将影响待遇申领;针对多平台接单场景,确定“同一路程首接单单位为责任主体”,解决责任归属难题。在资金与监管领域,新增承办机构“成本及盈利不超过保费10%”的管控要求,设立“社保专户+承办机构专户”分类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同时细化社保、税务、财政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多维度监督体系。

  从实际效用看,《细则》重点解决了三类核心问题。针对劳动者,明确职业伤害确认情形与待遇限额,避免“认定难、申领乱”;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通过差异化缴费标准与资金监管,降低用工风险与成本;针对经办机构,提供清晰的操作流程与监管规则,减少业务争议。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出台了《办法》和《细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完成参保,覆盖职工超50万人,政策“减负”与“保障”的双重效应初步显现。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持续推进《细则》宣讲进园区、进企业,推动更多新业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随着《办法》与《细则》的协同发力,九江补充工伤保险将更精准、更高效地守护劳动者职业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民生保障基石。

(刘畅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