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丨山水田园奏响振兴之音

11月10日 20时 阅读 31052


庐山脚下,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在连绵的青山之间,枧洼水库在晨曦中苏醒,泛起粼粼波光。55岁的周裔启正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村委会附近的道路,这是村里为他提供的公益岗。“以前这条路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他指着脚下平整的沥青路面感慨:“现在可好了,宽敞整洁的大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里人都专门开车来这儿看风景呢!”

从破旧瓦房到青砖黛瓦的楚派民居,从泥泞小路到宽阔的沥青路,从单一农耕到茶旅融合、特色民宿的多元产业,再到枧洼水库等网红打卡点的游人如织……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成功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蝶变之路。


美丽蜕变:楚派风情绘就生态画卷

走进九江市濂溪区威家镇积余村,如同步入一幅和谐宜居的画卷:青砖砌就的房舍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坳间,黛瓦铺就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房前屋后的巷道干净整洁,平整的沥青道路笔直通向各家庭院;垃圾分类箱醒目排列,蜿蜒如月的枧洼河盘绕整个村庄。“以前房子破旧,现在都变成了青砖黛瓦的楚派建筑风格,住在里面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村民周裔启站在自家修缮一新的房屋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谁能想到,如今这个“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积余村曾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那时候村里大多是老旧的瓦房,村民们主要靠种地和散养家畜为生,到处都是脏乱差,村集体经济一年才2万多元。”积余村党组织负责人周继凤回忆道。基础设施更是捉襟见肘,“路只有3米宽,错车都困难,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在村里开机械加工厂的白卫平补充道:“道路不好,想扩大生产都很难。”

乘着政策的东风,2018年,积余村启动秀美乡村示范点项目,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主干道全部完成6米道路扩宽、白改黑及亮化工程,完成了沟渠改造、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付家山自然村更是由中国美院规划设计,成功打造为省级乡村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点。

产业振兴: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环境美了,如何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积余村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产业答卷。

茶博园里,层层叠叠的茶田如绿色的波浪般起伏,茶叶加工厂里弥漫着茶叶的清香。“我们这里的庐山云雾茶,以前都是各家各户零星加工,形不成规模。”周继凤介绍道:“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了庐山云雾茶集散中心,引进了制茶设备,将庐山周边散户茶叶进行统一集中加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茶叶精制加工中心。”茶博园不仅是个生产基地,更成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极目远眺,连绵的茶田、古朴的村落尽收眼底,构成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沿着整洁的环山步道漫步,枧洼水库的美景尽收眼底。湖水碧绿如玉,四周青山倒映其中,仿佛一幅水墨画。水库边,几个年轻人正在拍照打卡,他们的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这里现在可是网红打卡点,很多人在这露营呢!”带着家人从市区来的王女士兴奋地说:“我在抖音上看到这里的视频,特意带孩子来玩。湖水太清澈了,抬头就能看见庐山,远眺还能看到鄱阳湖,实在是太美了。”

民宿产业更是风生水起。在深圳打拼20多年的李凤华,去年回到九江,在积余村租下一栋精品民宿。“这里的空气、水质、环境都太棒了,特别适合宜居。”他说:“我经常招待北上广深的朋友,他们都觉得这里很治愈,早上被鸟鸣唤醒,白天在山间散步,晚上看星星,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是逃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如今,积余村已发展起多家特色民宿,村民将闲置房屋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招商运营,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农业产业示范园里,5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产量可达30余万斤,又给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20余万元收入。“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积余村持续发力,流转土地750余亩,租赁房屋6栋,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四园一宿”的规划格局,建设了茶博园、盆景园、儿童乐园、产业园、垂钓基地、乡村特色民宿等产业,从贫困村蝶变为九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幸福回响:美好生活如诗如画

夕阳西下,茶博园里的采茶姑娘们哼着山歌归来;枧洼水库边的游客渐渐散去,只留下满天霞光倒映在如镜的湖面上;民宿里飘出缕缕炊烟,伴随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周裔启完成了今天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村里开发旅游,我们这些年纪大的村民也能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开加工厂的白卫平也不再为运输发愁:“现在路又宽又平整,物流便捷了,订单多了,今年收入能突破10万元呢!”

“如今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2万多元增加到60至7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近2万元。不仅如此,去年开工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厂房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一期民宿建设也已经完成,二期民宿正在建设中,共有50多间客房。预计明年咱们村的集体收入还能再增加20万元以上。到时候,咱们村的路会更宽,环境会更美,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周继凤的语气里充满期待。“我们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找到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现在村民们都自觉守护这份美丽,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从山乡旧貌到生态新颜,积余村的美丽嬗变还在继续,这里的幸福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群 商乐/文 程鹏/摄 李君儒 陈韦达/视频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