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九江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见实效

11月10日 14时 阅读 31686

  清晨的阳光洒在湖口县东投联盛状元府小区,居民刘晓霞提着分好类的垃圾走向智能分类屋。她熟练地刷卡、投递,电子屏上立刻显示本次投递获得的积分。“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家里都备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她笑着说,“攒够积分能换纸巾、洗衣液,既得了实惠,又保护了环境。”

  这个新建小区里,垃圾分类标语随处可见,环境干净整洁。作为湖口县城区生活垃圾示范小区,这里配备了1座智能分类屋、1座再生资源回收站、6组分类亭和1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开展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工作,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源头分类和正确投放成效显著。

  “特别是这个建筑垃圾暂存点非常方便。”刘晓霞补充道,“我们小区刚交房不久,装修的住户多,建筑垃圾都能统一存放在这里,不会堆得到处都是。”

  这样的场景正是九江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日前,九江市城管进社区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在湖口县召开,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垃圾分类实践。

  在湖口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大件垃圾处置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将废弃的床头、沙发等大件家具搬上输送带,经过机械破碎、分选等工序,这些废旧家具被分解成可再生利用的材料。据介绍,该中心每月处理大件垃圾约60吨,让废旧物品得到妥善处置。

  “这个资源化处置中心具有三大功能。”湖口县城管局数字城管中心主任张建平介绍,宣教中心主要负责向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对全县大件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压缩中心则承担着全县垃圾的收集、转运任务,年处理能力约5万吨,处理后的垃圾将运往九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湖口县已建立起前端分类收集、中转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的全流程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湖口县创新推行垃圾分类小区“2+1”工作法,通过精准指导和持续督导,使居民投放准确率提升了15%。同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达人秀”“主题教育班会”等宣传活动60余场,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全市已系统推进98个试点小区建设。据了解,九江市已申请200万元垃圾分类专项资金,其中170万元将用于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奖补,进一步健全分类处置服务体系。中心城区已全面启动居民小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从智能分类屋的便捷投递,到资源化处置中心的机械化作业,九江正在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一个个示范小区的成功实践,如同播撒的种子,正在孕育出更加绿色的城市未来。

  走进湖口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运输车辆有序进出,各类垃圾在这里经过分类处理后,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套成熟运转的体系,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更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九江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文 孙昌模/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