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形毒药”!守护宝宝远离亚硝酸盐中毒

11月6日 17时 阅读 31128

近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一名亚硝酸盐中毒的28男童,来院时宝宝已深昏迷状态,口唇青紫,全身呈“蓝精灵”般青紫色,医护团队迅速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紧急机械通气氧供支持,同时给予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注射。这起惊心动魄的案例,给每个家庭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今日科普

亚硝酸盐中毒


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后,其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骤降,引发组织缺氧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图片


无形的杀手——亚硝酸盐从哪里来?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剂量下用于腌制肉制品(如火腿、香肠),可以防腐和护色。但对幼儿而言,中毒往往源于一些意想不到的家庭饮食:

1.腐败变质的蔬菜:煮熟的绿叶菜放置过久,尤其是在温热环境下,其中的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

2.腌制不当的咸菜:腌制蔬菜在泡发后的第2-8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此时食用风险极高。

3.苦井水或蒸锅水:用这些水冲泡奶粉或煮粥,可能导致中毒。

4.误食:将亚硝酸盐(外观类似食盐)误当作食盐或白糖使用,是最危险的情况。

图片


图片



身体的“缺氧”危机——中毒为何如此危险?

亚硝酸盐本身并不直接损伤器官,它的危险在于“偷梁换柱”:


      我们的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情况下,它携带氧气后成为“氧合血红蛋白”,使血液呈鲜红色,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当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将血液中正常的二价铁血红蛋白(Fe²⁺),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Fe³⁺),即“高铁血红蛋白(MetHb)”。这种“高铁血红蛋白”失去了携带和释放氧气的能力。

图片


“蓝色解药”亚甲蓝——如何力挽狂澜?

面对这种特殊的缺氧,常规的吸氧效果有限。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蓝色骑士”亚甲蓝登场。


它的作用原理好比一个“电子搬运工”。亚甲蓝注入人体后,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将无法携氧的三价铁(Fe³⁺),重新还原成能正常携氧的二价铁(Fe²⁺)。


这个过程恢复了血红蛋白的功能,重启了身体的氧气供应,孩子的青紫症状便会迅速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亚甲蓝在发挥解毒作用时,本身是一种蓝色染料,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在使用后,孩子的尿液可能会暂时呈现蓝色或蓝绿色,这是正常现象,无需惊慌。

图片

图片

防患于未然:守护幼儿的餐桌安全

对于肝脏解毒功能尚不完善的两岁半幼儿,预防亚硝酸盐中毒至关重要:

1.蔬菜现做现吃:绝不给孩子吃存放过久(尤其是隔夜)的熟蔬菜。如需存放,应冷藏并尽快食用。

2.慎吃腌制食品:不要给幼儿食用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咸菜、泡菜。

3.不用“问题水”:坚决不用苦井水、蒸锅水或长时间滞留的水为孩子冲泡奶粉或烹饪。

4.妥善保管:家中若有工业用亚硝酸盐,必须与食用盐、白糖等严格分开,并做醒目标记,防止误用。

危机应对:如果怀疑孩子食物中毒

1.立即呼救: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送往最近的有儿科急诊的医院。

2.保留样本:尽可能保留孩子的呕吐物或可疑食物,供医生检测诊断。

3.保持安静:让孩子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增加耗氧量。

图片


从危险的“小蓝人”到恢复红润的宝贝,亚甲蓝完成了一次生命的逆转。这场惊险的经历提醒我们,幼儿食品安全无小事。多一份科学认知,多一份日常谨慎,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扫除一个又一个潜在的危险。让我们从今天起,更加留意餐桌上的细节,用知识和关爱为孩子筑起最安全的防线。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