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医健教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尤为高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接触含诺如病毒的吐泻物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均可造成传播。特定条件下,如冲洗呕吐物、粪便时飞溅产生的气溶胶,大量吸入也可感染。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开始排毒,在出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排毒时间可持续2~3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数月。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以下是科学防控要点:
个人防护是关键
1.勤洗手,规范洗: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搓洗至少20秒,尤其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注意:酒精类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需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
2.饮食安全记心间:
食物彻底煮熟,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品;瓜果洗净去皮,不饮用生水。
若周围发生呕吐或腹泻,立即丢弃未覆盖的食物。
3.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粗粮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柑橘、苹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环境消毒与应急处置
1.呕吐物处理流程:
迅速疏散周围人员,避免气溶胶传播。 清理时佩戴手套、口罩,用含氯消毒液覆盖呕吐物30分钟后再清理,污染区域需彻底消毒。
2.日常消毒重点:
门把手、桌面、玩具等高频接触表面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室内通风,每日至少2次。
家校协同防传播
1.患病期间隔离管理:
感染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避免为他人加工食物或陪护。
幼儿园/学校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消杀。
2.健康宣教不可少:
教育儿童养成卫生习惯,避免用手触摸口鼻;集体活动中减少密切接触。
科学就医不恐慌
目前无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以补液为主(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若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切勿滥用抗生素。
诺如病毒虽传播力强,但可防可控。让我们从洗手、饮食、环境三管齐下,筑牢健康防线。家校社携手,用科学的态度和细致的行动,为孩子和家庭撑起一片无“诺”的晴空!
(来源: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
©2015-2024 掌中九江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0792-8505892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24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