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丨让代表“金点子”转化为民生“幸福卷”

10月31日 10时 阅读 31515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意见办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抓手,以机制创新破解办理难题,以跟踪问效确保落地有声,让代表提出的每一条意见都成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催化剂”。

  前不久,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及三次、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工作情况的报告。目前,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及闭会期间收到的250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一系列扎实举措让代表建议从“纸上”真正落到了“地上”。

  聚焦“提办督”全链条

  筑牢建议办理“高效基石”

  代表建议办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市人大常委会从“提、办、督”三个关键环节发力,推动建议办理质效持续提升。在“提”的环节,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联合相关单位对建议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对不符合现行法规政策的建议,主动与代表协商修改,确保建议合理合规;对承办单位存在分歧的建议,通过召开交办协调会会商调整,实现250件建议精准分配至50家主办单位,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及县(市、区)政府承办239件,占比95.6%,承办主体明确、责任清晰。

  督办环节更是打出“组合拳”。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专项通知,将督办任务分解至各专工委,压实督办责任;8月,召开联合督办会,现场调度解决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依托履职服务系统实时跟踪办理动态,同时通过“背靠背”方式征求代表评价,对代表不满意建议要求重新办理;各专工委则通过座谈、调研、听汇报等方式对口督办,形成“全程督办+精准督办”的工作格局。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确定14件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一批关键问题加快解决。

  办好民生“关键事”

  结出建议落地“惠民硕果”

  “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很快有了行动,现在孩子午休能躺一会儿,我们家长也放心了。”提及有代表提出“关于更新中小学可躺式课桌椅的建议”,市民李女士连连点赞。如今,全市累计申报了65592套可躺式课桌椅,学生午休条件显著改善。这正是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建议落地、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缩影。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代表建议成为政策出台的“催化剂”:围绕“关于优化九江营商环境的建议”,市发改委提请市委出台了《九江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配套出台相关措施;针对“关于规范解决职工上下班工伤保险认定问题的建议”,市人社局大力推进补充工伤保险改革,推动市政府出台《九江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聚焦“关于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市林业局出台有关管理办法,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林业龙头企业培育体系。此外,针对代表提出的有关核能产业发展、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振消费等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省级规划、完善服务体系、组织促销活动,以“小切口”推动经济发展“大变化”。

  民生领域的建议办理更是亮点纷呈:市公安局在相关平台上线“综窗便民平台”,让群众办事咨询“掌上办”;市卫健委推动12家县级医院与智慧共享中药房签约,群众享受到便捷精准的中医药服务;市教育局推进可躺式课桌椅试点,惠及数万学生……一件件建议的落地,化作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

  “回头看”再发力

  打通建议办理“闭环末梢”

  为防止建议办理“一阵风”,今年4月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对20件办理结果为B类的市十六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相关专工委通过电话回访、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跟踪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深化办理方案,逐项攻坚。

  建议办理结果为B类,意味着“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准备解决”。经过持续推动,这20件B类建议中有10件已成功转化为A类,并加快解决了千眼桥保护修缮、武宁大湖塘钨矿项目建设用地保障等问题,实现建议办理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闭环管理。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督办模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成效助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为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人大力量。

(九江日报记者 黄梦如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