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验孕棒显示两条杠的惊喜过后,“保胎”便成了许多准妈妈的头等大事。然而,在担忧、卧床、吃药、打针的艰辛保胎路上,充斥着各种口耳相传的“经验”与误区,有些是来自身边人的“劝告”,有些是源自网络上的片面“宣讲”。保胎不是求“心理安慰”,不是一直请假卧床休息就越安全,也不是药用得越多、成功率就越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早孕关爱门诊的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误区一:出血=马上住院保胎?

误
区
孕早期出血原因很多,除了先兆流产外,还可能是着床出血、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见红确实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但不要只考虑为流产,盲目进行保胎治疗。医生会根据停经时间和现有症状开具孕酮、HCG或阴超等检查,明确宫内、宫外孕,评估胚胎活性,反复出血需做妇科检查排除宫颈息肉,根据检查情况给予治疗。大部分保胎可在门诊口服或肌注用药、定期复查,少部分需住院静脉用药。
误区二:卧床静养=保胎?

误
区
很多孕妈一有点见红或者小腹坠胀,甚至只是超声或血检指标不放心,就吓得不敢动了,来医院开药的同时都会要求开病假单,回家躺着。由于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反而影响子宫供血供氧,还容易增加血栓风险、便秘、肌肉萎缩等。有些孕妈早孕期会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居家静养更容易沉浸在身体的各种不适中,从而徒增更多焦虑,原本只是轻度的生理性不适,可能会被主观放大甚至客观加重。对于孕妇来说,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的同时,适当地活动、简单的工作还是可以的,通过分散注意力也会减轻孕期的焦虑和不适感。如果反复阴道出血、绒毛膜血肿等,医生也会叮嘱卧床休息为宜,会给不住院的孕妈开具病假条。
误区三:孕酮低,就得补孕酮?

误
区
孕酮是脉冲式分泌,波动变化的,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去查,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是一个稳定不变或一直上涨的指标。孕酮低不是流产的原因,有些孕妈孕前就有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血症、或反复流产史、不孕病史等,孕后孕酮低医生会给予黄体支持的药物酌情保胎。但有些仅仅是生理性波动,还有一些是胚胎自身发育异常,医生会根据HCG翻倍情况及B超结果评估决定是否需要用药。
误区四:盲目持续保胎?

误
区
人群中的自然流产发生率约为15%-20%,有些表现为生化妊娠、有些是空囊、有些可见胎芽胎心后停胎,导致流产的病因相对复杂。约有50%-60%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早期流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以非整倍体为主,最常见的有16-三体、45XO(特纳综合征)、22三体。如果医生评估胚胎发育不良、不建议盲目保胎。有些在刚确认妊娠、情况还不明朗时孕妈及家庭会要求先行安胎,但监测过程中如发育趋势不乐观,可考虑停用安胎药,不建议持续保胎。
误区五:超声检查,每周打卡?

误
区
很多孕妇会担心胚胎发育不良、停胎风险,孕早期经常要求医生做超声检查了解胚胎情况,尤其是有流产史、试管婴儿的孕妈,恨不得每周都来医院报到捧一个B超单回家。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报道提示超声检查会影响胚胎发育,但除了有必要时的监测随访及产检,一般不建议过多超声检查,尤其是早孕期。胚胎的发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医生评估指导后,可以遵医嘱给予相对充足的时间去静待花开。如果有腹痛、出血等异常再及时返院重新评估。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