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曾经困扰农村环境的秸秆处理问题,在柴桑区新洲垦殖场找到了全新的绿色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新洲垦殖场成功将约1万吨秸秆转化为饲料和燃料,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新洲垦殖场的稻田里,大型秸秆打捆机正在有序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原本散落田间的金黄色秸秆经过粉碎、压缩、打捆等工序,变成了一捆捆整齐的草料。这些被打包的秸秆将被运往当地的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开启它们的“二次生命”。
“以前收割后都是直接焚烧秸秆,烟雾大、污染环境。现在政府安排机械统一回收,既环保又让我们省心省事。”种植户邓正淼对秸秆回收模式表示赞赏。这种变化不仅改善了田间环境,也让农户从繁重的秸秆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江西野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徐平平介绍,企业每年可回收处理秸秆1万余吨。这些秸秆经过科学分类后,一部分品质较好的被加工成牛羊饲料,另一部分则作为生物质燃料使用。“我们建立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畜牧业的完整循环利用链条,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推广,不仅解决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有机肥的推广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为当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骆道明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文/摄)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