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嘱托,言犹在耳;厚望,催人奋进。
两年来,江西以高水平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全省纵深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明显进展,近两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94个。
赣鄱大地,正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9月28日上午10时03分,随着CA8697航班平稳降落在赣州瑞金机场,并缓缓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赣州瑞金机场正式通航,赣南革命老区再添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赣州也因此成为省内唯一的“双民航机场”城市,江西“一主一次六支”机场集群正式形成。
时间的指针向前拨动数格,6月25日,九江港红光码头汽笛长鸣,“赣沪通”水路物流产品正式发布并迎来首航,一条连接江西内陆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效物流新通道如银链般驶向远方。
2023年12月,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千年瓷都景德镇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江西成为全国首个域内所有设区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省份。纵横交错的铁路如同流动的血管,为赣鄱大地注入勃勃生机。
云端,飞机航班轰鸣;江面,货轮汽笛回响;地面,高铁呼啸而过,公路纵横交错……如今的赣鄱大地,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映入眼帘,一派新时代江西国土空间崭新气象扑面而来。
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大动脉,也是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重要支撑。得益于此,全省物流通道得以延伸与联通:以京港澳、沪昆“大十字”为主轴的“六纵六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基本贯通;“两横一纵”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两主五重”港口体系基本建成,赣江、信江实现三级通航;“一核三极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持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交通物流运行体系逐步构建。
物畅其流,人享其行。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大学生雒世颖从南昌西站出发,不到一小时便抵达九江庐山站;趁着长假去成都旅游的熊可选择乘坐南昌地铁1号线直达昌北机场站,有效解决了转车不方便的问题……随着南昌都市圈“1小时出行交通圈”加快形成、高速公路服务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的实施、南昌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顺利通车等,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生活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在交通网络不断织密升级的背景下,邮政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全省邮政业务收入达306.12亿元,快递业务量共34.09亿件。目前,全省已建成1.2万余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了72.7%的建制村。如今,邮政业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我们欣喜地看到,“物畅其流”这一美好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航班起落、轮船鸣笛、人潮汹涌、货通四海。一张安全、便捷、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在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江西正在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塑造“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
开放平台能级稳步提升
九江之滨,港口塔吊林立,气势恢宏。在全省首座万吨级码头——国能九江电厂码头,高耸的桥吊有序运转,货轮依次靠泊;在全省最大单体工程码头——瑞昌金丝港码头上,5个5000吨级泊位沿江铺展,规模化堆场上装卸作业繁忙开展。
作为全省唯一通江达海的一类水运口岸,九江港现有开放码头8座、开放锚地2处,可常年接泊国内国际船舶,已连续十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今年1至7月,九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623.40万吨,同比增长11.58%;集装箱累计完成56.71万标箱,同比增长14.29%。
发展口岸经济,是江西全域开放的关键路径。口岸通道提能升级,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目前,江西已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开放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5座现代化码头,赣欧班列通达14个国家,出口通关效率保持中部地区第一。
以平台为基,江西跨境电商发展拾级而上。
9月16日,一列满载东南亚橡胶木、俄罗斯松木外贸班列缓缓驶入赣州国际陆港。这批远道而来的木材原料,将快速转运至赣州市南康区各大家具工厂,经过精细加工,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家具后,又将从这里启程,跨越山海,呼啸驶向世界各地。
这是中国实木家具之都、千年木匠之乡南康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外仓”模式,助力大件家具跨境出海的剪影。
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4707.5亿元,其中生产型企业占比78.7%。数字的背后,是江西制造通过跨境电商触达全球的强劲脉搏,“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融合发展正在江西持续释放乘数效应。
国内国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金秋十月,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第22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1819陶瓷嘉年华)、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三大盛会将在江西盛大启幕。三大行业盛会接连亮相,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历经多年沉淀,三大盛会已经成为江西开放发展的闪亮名片。
随着江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江西造”开始闯荡世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在各大展会的现场,都能看到“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的身影,它们是江西实力、江西形象的“代言人”。
举办、参与各类展会,江西积极拥抱世界,这也让世界更了解江西。“赣字号”产品扬帆出海的同时,江西文化也在加速出海。
在景德镇陶博城,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研发出的“玲珑透影”专利技术新产品使公司出口量翻了20倍,望龙陶瓷实体店具有国际潮流元素的陶瓷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欣赏,这些由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共同研发的陶瓷产品,既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又国际范十足。作为我省文化出海的“主力军”,今年1至7月,景德镇陶瓷出口总额近2.97亿元。
除了景德镇陶瓷这个“金字招牌”外,以网络文学、微短剧以及舞剧《天工开物》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也在全球不断“圈粉”。
上山打老虎额的历史小说《明朝败家子》,被多国图书馆列入典藏书目;今何在与周星驰合作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悟空传》,上映后全球累计票房7亿余元;纯风一度的《奈何BOSS要娶我》被翻译成26国语言,登上Netflix(美国奈飞公司)世界剧集平台……全省累计推出300余部微短剧至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江西微短剧在“出海”的征途中一路高歌。
现象级舞剧《天工开物》自去年5月首演以来,已完成全国巡演95场,并走出国门登上联合国总部的舞台。今年10月和11月,《天工开物》还将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希腊雅典圣诞剧场巡演。江西文演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小玲说:“江西人宋应星400年前创作的《天工开物》影响了世界,现在它又以舞剧形式走向世界舞台,让江西故事再次被世界看见。”
今年1至8月,我省文化产品出口达9.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9%,业务覆盖150余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出海”,让赣风鄱韵连接世界。近两年,我省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等国推介文旅资源,越来越多的赣鄱非遗瑰宝、潮流文创、精品文艺,正不断走出江西,“圈粉”世界。(执笔:武丹阳)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