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畔,秋色宜人。看过了秋夜里琵琶亭的静谧雅致,领略了月色下浔阳楼的古韵悠悠,10月11日,为进一步了解九江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气象与新做法,调研组先后来到了九江德福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港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口段以及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等地,还共同观看了“赣超”比赛。
走进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化的中央控制室和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展现了“德福力量”。整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让调研组眼前一亮。隔着玻璃,这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用高精度、规模化的铜箔作业向远道而来的贵客诉说着九江电子材料制造从传统模式走向智能化、高端化的故事,其电解铜箔生产能力达年产19.1万吨,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接着,调研组一行来到了九江港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在这里,江风伴随着鸣笛,红色“巨手”用集装箱搭满五彩的“积木”方阵,货轮在碧江上穿梭。九省通衢浔阳城,向江图强港口兴。一幅繁忙的“秋日货运江景图”在调研组面前徐徐展开。
“本以为只有舟山港这样的沿海码头才能形成大规模的物流,没想到九江港作为沿江内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竟能超过34万标箱,这和壮阔江景一样令我震撼。”浙江省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记者俞佳友表示,期待九江港在长江经济带发挥出更大、更新作用,也相信九江发展会越来越好,自己会通过更多报道让浙江人民了解九江魅力。
石碑不语,岁月能言。抗洪纪念碑下,媒体嘉宾们走进了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沉浸式专题展厅呈现着军民携手共抗洪魔的起承转合,讲解员深情讲述出展品背后的动人故事,大家凝神观看,静心聆听。众人以展厅为媒,“穿越”至二十七年前九江抗洪现场,再联想到近日所见九江的繁荣景象,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以及九江对抗洪精神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鄱阳湖口,长江岸边。调研组来到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口段。众人先登石钟楼赏江湖两色,再乘邮轮近距离接触鄱阳湖与长江,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大家时而驻足欣赏,时而用设备拍摄留念。登石钟楼,感苏轼赋《石钟山记》之逸兴;船游鄱湖,赏“石钟山下浪千载”的江湖奇景。生态实践与文化传承在此交融,大家读懂了九江绿色发展的底蕴,触摸到了九江历史文化的脉搏。
傍晚,调研组一行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厂区内,夕阳洒在绿草地上,身着蓝装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在巨大光洁的装置间往来,蒸汽如云朵自装置顶部袅袅升起。看到此景和实验室走廊里员工自己拍摄的园区照片,众人不禁感叹:真美!讲解员向大家介绍道:“九江石化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将智能化融入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收率提升、能耗下降,环境在线监测实时数据远超国际标准。”九江石化以卓越的实践成果与作业环境,向调研组充分展现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风貌。
“此次调研行让第一次来九江的我感受到了九江的多重魅力:长江边,浔阳楼、琵琶亭沉淀着千年文脉;九江港跻身2亿吨大港行列;德福、九江石化等产业势头正盛。山水与产业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可以说,九江不仅是座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座有潜力的城市,祝九江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陶柯说道。
当晚,调研组在市体育中心观摩九江队主场对阵赣州队的“赣超”半决赛,来自长江经济带的各地媒体人与观众一同为队员打气助威,感受现场的热烈氛围。
(九江日报记者 包四华 见习记者 刘思茹/文 孙昌模/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