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九江特色和优势这样“链”动沿江产业新格局

10月10日 08时 阅读 30866

image.png

九江特色和优势

这样“链”动沿江产业新格局

image.png

九江石化产业园内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现场,各施工节点“热气腾腾”,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首站来到九江,为这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红土地擘画了发展蓝图。他指出,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光荏苒,嘱托犹在耳畔。两年来,九江市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方案》落地生根,深入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倍增、未来产业培育,产业筋骨日益强健,结构焕新升级……九江正以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描绘出从“工业重镇”向“智造新城”华丽转身的“浔阳江头新画卷”。

巩固基本盘 传统产业“老歌”焕发新生

在九江石化的生产管控中心,数字屏幕上的数据流实时跳动;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现场“热气腾腾”,近千人的精锐力量全力建设,首批超限设备分离塔、二甲苯塔顺利抵达……这座正迈向“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的巨头,产品链条的每一次延伸,都标注着传统产业的升级足迹。

  在九江,石化化工产业的辉煌已经延续40余年。近年来,九江市和九江石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石化产业发展的殷切嘱托,加快传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锚定产业之基,以重大项目构建全链条价值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为我们构建具有九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标定了新坐标、指明了方法路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娄琦说,九江将立足实际、整合资源、精准发力,聚焦“提升传统、壮大新兴、培育未来”三条路径,大力实施“9610”工程,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提升产业的“含新量”“含金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今的九江,传统产业这支“老歌”正焕发新生。加快构建“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总投资105.69亿元的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计划明年10月投产试车,下游的PTA、PET项目同步推进,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心连心二期大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大湖塘钨矿等项目有序推进,蓝星星火凤凰、瑞奇碳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同时,九江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淘汰设备5360台套,更新设备5150台套。

筑牢增长极 新兴产业“进行曲”激越昂扬

  9月29日,全球最大、国内首制的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在湖口县成功下水。这艘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为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先进船舶,标志着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正式迈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修水县创新实践“链主+共享平台+配套企业”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山区工业破茧蝶变新路。目前,集聚了68家模具产业链企业,初步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1~8月,该县规上模具产业营收达35.69亿元,同比增长42.8%。

  九江德福科技坚持深耕电解铜箔领域,已掌握高阶RTF反转铜箔、HVLP超低轮廓铜箔等核心技术,实现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的国产化替代。7月29日成功收购卢森堡铜箔,总产能由原有的17.5万吨跃升至19.1万吨,稳居世界第一。

  我市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倍增与能级跃升。“一产一案”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一群一策”出台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计划。上半年,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100亿元的天赐锂电材料延链补链、投资100亿元的巨石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益科技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亿元,新兴动能正成为九江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新引擎 未来产业“前奏曲”悄然响起

image.png九江机器人小镇

走进优必选人工智能产业园,生产线高效运转,首批下线的是新一代智能多场景配送服务机器人“悠宝”和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克鲁泽”;优地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各类产品琳琅满目,科技感十足……九江机器人小镇“干劲拉满”,上下游企业加速落户,一座科技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眼下,在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里,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二期即将开工,全国首个可供水陆两栖航天器使用的2000米水上跑道正在建设……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在这座年轻小城悄然形成。

  九江以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航空和人工智能“4+1”产业为主攻方向,加速抢进新赛道。彭泽天红科技反应堆主厂房工程全面推进,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加速器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为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构建了基座。上海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项目开工建设、中广核氢醇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中鹏未来绿色甲醇项目完成立项备案,氢能产业“氢”风正劲。以优必选、猎户星空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正蓄势待发。

融入数智化

为产业腾飞插上“智慧翅膀”

  “之前,企业生产线设备较为陈旧,产品质量依靠人工经验,生产效率和同行差距较大。”瑞昌市瑞美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世桂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但是能否转、怎么转,刚开始心里没有底。

  2024年,九江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坚持分级分类推进、标杆示范带动、破难机制创新,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九江模式”。为破解企业不会转、不想转、不敢转、不可持续等问题,建立了专业帮扶、资金预拨、集中采购、人才保障“四项机制”。

  “免费入企诊断、看样学样、多项补贴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小型企业提供了信心和底气!”陈世桂说,实施数字化改造后,日产量提升15%,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产品远销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成功“站稳”国际市场。

image.png

方大九钢

  “九江模式”成效令人惊叹:国家试点城市任务、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企业改造1038家,获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2家,列全省第一;国家级5G工厂15家,列全省第二;纺织服装、有机硅、石化化工“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建设,列全省第一。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五项关键指标全省领先的成绩单背后,是这座城市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通过数字化转型,有效催生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两年,全市企业数转投资49.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12.5%,占技改投资比重38.6%;抽样数据显示,石化化工行业综合能耗降低13%,效率提升22%;纺织服装行业损耗降低17%,效率提升4.6%。同时,带动了软件服务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拉动了算力产业集聚发展。

绿脉串产业

厚植新型工业化鲜明底色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已融入九江发展的基因。

  九江石化厂区内,塔罐等装置高耸林立,斑鸠园水生态景区雅致优美,池塘边矗立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水质实时监测数据远优于国家标准。“2020年观测到江豚3次,2024年18次,2025年前3个月已观测到16次……”长江江豚的频繁现身,让九江石化员工赵石城十分欣喜。2023年至今,该公司已投入环保资金近3亿元,实施54项治理项目,以减污降碳实现生态与发展双提升。

  沿着长江岸线行走,曾经机器轰鸣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正在被生态公园和现代化制造园区取代,绿色工厂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积极稳妥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改关”,见证着这座城市壮士断腕的决心。

  近年来,九江市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资源循环为突破,构建起全链条绿色制造发展模式。先后出台《九江市绿色制造优化提升专项行动计划》《九江市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形成政策组合拳。联合国家节能中心,对84家高耗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成功创建了国家绿色工厂40家、国家绿色园区2家、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2家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标杆。深挖资源循环新价值,大力推动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在保护与发展的同频共振中,绿色低碳渐成为九江新型工业化的鲜明底色。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九江这座因江而兴的城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以产业之笔蘸取创新之墨,在九江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美画卷。牢记嘱托,“链”动长江,向新而行,九江正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姿态,全力构建体现九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九江日报记者 朱曦薇/文 李涛渊/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