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废”成金,低碳循环!看柴桑区如何用循环经济“链”出百亿产业

10月6日 08时 阅读 31323

当废钢蜕变为精密的模具,当粪污转化为肥沃的土壤,当枝丫木屑化身环保板材——在柴桑区,这些看似魔术般的转变,正是循环经济点“废”成金的生动实践,一条条资源高效循环的绿色产业链交织成网,不仅“链”动了超过百亿的产业集群,更书写着低碳发展的崭新篇章。


打破技术壁垒

叩开百亿产业之门

图片

从依赖进口到引领集群,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如何裂变出百亿产业链?答案其实就在“一块钢”上。“一提到模具钢,大家能想到的就是进口,实际上模具钢长期以来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华林特钢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为了突破瓶颈,我们投入近1亿元进行研发,终于实现了将废合金钢转化为符合标准的模具钢。”凭借这一技术,华林特钢集团在模具钢领域站稳脚跟,年营收近80亿元。

这份“变废为宝”的智慧在该区被广泛运用,多项硬核技术正将曾经的“不可能”变为现实。九江礼涞农业集团自主研发动物粪便智能堆肥发酵处理器,实现畜禽粪同秸秆制成有机肥半成品还林还田;江霖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无人化”控制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使用枝丫、木条、边角余料“三剩物”生产安全环保天然板材,产品受到索菲亚、好莱客、欧派等一线家居品牌的青睐……


打通循环堵点

绿色集群悄然崛起

图片

位于赤湖工业园的光大环保能源(九江)有限公司厂区内,全封闭的垃圾输送系统正在将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送入转化装置。“我们每天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该公司总经理沈锋介绍,自2020年投产来,年均发电量突破3亿千瓦时,已累计节约标准煤3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万吨。同时,九江市飞灰集中处置资源化中心项目在加速推进,计划年处理2.5万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矿山修复等领域。这些仅仅是柴桑区循环经济的“冰山一角”。据了解,该区为促进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出台了《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年实施方案》,从金融、财税、科技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已有51家循环经济企业在此汇聚,形成金属新材料、农业循环、化工、纺织、建筑材料及生活固废处理等六大产业类别。


打造绿色园区

零碳模式持续发力

图片

“绿电有余、电力难用”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难题。“过去绿电上网再购回,损耗和成本都不低。”江西力源海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该公司开创“光伏+储能”模式,通过屋顶光伏与储能柜的协同运作,实现智能“削峰填谷”,大幅降低用电成本,像这样的屋顶光伏在全区共有18处,年均发电量达5009万度。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零碳园区建设新模式,着力打造“能源双碳数智平台”,已接入20家高耗能企业关键能耗点,数据采集精度达到分钟级,通过实时监测分析,精准找出能耗漏洞,平均节电率可达30%,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围到整个区域的集群崛起,从单一产业链的构建到纵横交错绿色产业生态网的形成,柴桑区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绿色为底,在点“废”成金和低碳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来源:江西环境)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