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草药”到“致富金苗” ——市应急管理局助力修水县四都村发展中药材产业

10月3日 10时 阅读 31528

曾经荒山地、今日聚宝盆。在修水县四都镇四都村田垄间,栀子、水菖蒲、牡丹等中药材长势正旺,村民们穿梭其间除草、管护,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四都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已呈现规模化起步、标准化推进、产业化衔接的阶段性成效。

规模突破:从零星种植到连片发展

上山、开荒、种药,在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推动下,四都村中药材种植从过去的散户零星种植升级为规模化基地建设。

到2025年,四都村已完成多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000亩。其中:栀子种植300亩、牡丹种植200亩、白术种植200亩、赤芍种植200亩、水菖蒲种植150亩……按照发展规划,四都村将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种植规模向周边延伸,最终形成超2000亩的连片种植基地。

目前,四都村裕群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中药材特色品种基地,成为规模化种植的核心载体,为产业扩容奠定了基础。

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激活种植活力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为四都村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核心运作机制。通过合作社整合分散林地与劳动力资源,由引进的企业提供种苗、技术与订单保障,农户则以土地流转、务工参与等方式深度融入产业链。

模式创新使得1000余亩种植基地带动了120余户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村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又能通过参与种植管护赚取“薪金”。

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还针对性解决中药种植保障问题,投入8万元,助力药材基地灌溉井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有效破解了山区种植灌溉难题,为农户参与种植解除了后顾之忧。

衔接升级:种植与加工的产业链联动

种植与加工,紧密衔接,四都村布局“种加一体”,让“田间草药”长成“致富金苗”。

目前,标准化中药材加工厂的建设与种植基地扩张同步推进,这座预计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的加工厂,将为四都村的中药材提供就近初加工保障,解决了过去“重种植、轻加工”导致的附加值流失问题。

记者在四都村了解到,已完成加工厂的初步建设,接下来将结合发展需要推进与邻村闲置资源整合利用,扩大完善加工设施,提升加工产能。届时,将实现从新鲜药材到切片、烘干等初加工产品的转化。这种“前端种植+后端加工”的联动,不仅稳定了种植户的销售渠道,更通过加工环节提升了产品价值,为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据统计,目前已接到全国各地药材原料订单近1000吨。

基地从小到大,产业从无到有,在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倾力帮扶下,四都村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正蓬勃发展。随着产业规模化、技术标准化、市场扩大化,这片山林间的“本草经济”将成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实现村集体壮大的核心力量。

(梁文东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