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护中心叙事护理日记 :那束光,照见温柔

9月29日 15时 阅读 28774

引言:

在早产高危儿家庭智护中心,每天都有温暖的守护故事在上演。为定格护理点滴、传递科学照护知识与人文关怀,每月推出“叙事护理日记”专栏。本期带你感受医护人员与宝宝小雅(化名)及其家人间的温柔故事。

图片

图片

那束光,照见温柔

门诊电话响起:“一名出生7天的宝宝,黄疸值14.9mg/dl。”护士立即起身前往。

小雅妈妈紧紧抱着襁褓中的宝宝,外婆在一旁轻抚着被角,语气中透着不安:“在家看着还好,怎么一下子这么黄?”护士俯身细看,小雅的皮肤泛着明显的橘黄色,连眼白也染上了淡黄。护士蹲下来,轻轻对她眨了眨眼:“小雅今天是不是戴了一顶‘小黄帽’呀?”小家伙眉头微微一动,仿佛在回应。

“照蓝光会不会很难受?”小雅妈妈攥着包被的流苏,声音有些发紧。护士微笑着解释:“黄疸就像是宝宝体内堆积了一些‘黄色小积木’,蓝光治疗就是帮助她轻轻‘拆掉’这些积木,让它们通过排泄物顺利离开身体。蓝光箱里暖暖的,就像在晒太阳,宝宝还会戴上专用的护眼罩,整个过程就是一次舒适的‘退黄SPA’。”

外婆指着小雅的手说:“你看,连指甲缝都黄了。”护士轻轻托起宝宝的小手,语气温和:“这说明黄疸正在‘搬家’呢。现在先带小雅去洗个温水澡,做个抚触,再让她睡一觉,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前往智护中心的路上,护士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护理过的一个宝宝的对比照片:“您看,这个宝宝当时的黄疸值和小雅差不多,照了三天蓝光后,皮肤就恢复得粉粉嫩嫩的了。”小雅妈妈紧锁的眉头,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早产高危儿家庭智护中心的家庭化护理房里,暖黄色的灯光温柔洒落。浴盆中漂浮着小黄鸭,水温恒定在38摄氏度——“就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安心”。小雅一入水,紧抿的小嘴便放松下来,发出满足的哼唧声。护士用柔软的纱布巾轻轻擦拭小雅下巴的褶皱,小雅妈妈在一旁静静看着,神情渐渐舒展。

0b7fe541844ffe879d5f926d65e3c1cb.png

护士继续指导小雅妈妈用山茶油为小雅做抚触,尤其着重腹部按摩,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小家伙突然蹬了蹬小腿,一家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6b182242e3f81f122e05e631a432e881.png

随后,小雅被裹进提前预热的浴巾中,护士调试好蓝光箱,精心布置了一个“鸟巢式”小床,让她仿佛仍被妈妈紧紧环抱。箱门特意留了一道缝隙,小雅妈妈伸手轻触她的脚踝,小雅的脚趾立刻轻轻勾了勾——那是安心的回应。

5cabb03df2bcfce4c7a2f33f3ef277ab.png

护士教小雅妈妈填写护理记录,轻声说道:“这些记录,将来都是小雅勇敢成长的‘小勋章’。”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外婆轻拍着小雅妈妈的背,语气欣慰:“护士什么都为我们考虑到了,咱们真的不用怕了。”

在这弥漫着奶香与蓝光的房间里,一家人初来时的焦虑悄然融化。妈妈拿起手机,录下小雅洗澡的视频发到家庭群——这是她第一次觉得,黄疸不再是令人恐惧的考验,而是医护人员与家庭携手完成的一堂温柔成长课。

这也正是早产高危儿家庭智护中心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不仅提供零分离光疗、个性化发育支持、袋鼠式护理、家庭同室照护,更注重在细微之处向家长传递安心与希望。从孕前指导为孕育铺路,到产后照护为母婴护航;从神经行为评估精准捕捉宝宝发育信号,到亲子互动引导搭建家庭共育桥梁——始终以专业为舟、以爱心为帆,陪伴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共同为宝宝筑牢脑智发育的温暖起点。

图片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