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九江 文脉悠长——“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九江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9月27日 09时 阅读 31366

  长江听涛,与千年文脉共潮生;庐山拾阶,任书院墨香染襟袖;9月24日至26日,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九江市委网信办主办,庐山市、修水县两地网信中心协办的“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九江,来自央广网、央视网等中央及省市级媒体记者,以及微博、抖音等平台网络名人大V等30余人齐聚一堂。在修水幕阜山下,他们寻找黄庭坚的“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来到庐山白鹿洞书院,他们感知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探寻九江长江文化基因里的书香密码。

  从九江出发一路疾驰,采风团翻山越岭,来到位于修河上游的杭口镇双井村,探秘影响中国诗坛900余年的江西诗派的缘起。今年是黄庭坚诞辰980周年,在黄庭坚纪念馆和双井村的黄庭坚故里,采风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仰慕这位文化先贤,通过全面系统了解黄庭坚诗词、书法等文化载体,与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专注于探访中华文化的知名网络大V韩新辉从北京赶过来参加此次活动,他说:“黄庭坚是九江最大的文化IP,早就盼望有机会来感受九江千年文脉,作为一名网络文化宣传者,我要通过网络传播的力量,让江西诗派的文学革新精神与孝廉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秋日的双井黄庭坚故里,凉风送爽,山谷道人的墨香穿越时空感染采风团的每一位成员,大家表示要弘扬先贤精神,赓续文化根脉,在守正创新中为文化自信贡献新闻和网络正能量的磅礴力量。

  丰收田野、满目金黄。修水县另一处文化高地——陈门五杰故里四周的稻田,呈现丰收盛景。网络名人吴雁姿说:“修水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趟文化寻根之旅让我们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是一名共饮修河水长大的永修人,此次有幸参与‘书诵千年 诗画九江’文化探寻,我被这一方水土深厚的人文底蕴深深折服,这不仅仅是一次探访,更是一场精神的寻根,作为九江的网络推介者,我要通过网络,让家乡的千年文脉,在我们的传承中愈发鲜活。”

  结束修水的采风,大家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庐山市,一脚踏进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千年书院的书香文脉传承让采风团成员颇感兴趣,大家感叹说:“‘书诵千年’的主题在这一刻真的具象化了,书院的文化高度与九江的山水人文,是‘一书一城’共生共荣的最好体现。”参观完白鹿洞书院,采风团走进庐山秀峰景区,领略“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无限风光。

  秋风起,向山行。在庐山诗词博物馆、庐山书房·KULING,采风团探访九江、庐山是如何被诗词、书香浸润着。两天的采访行程,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令采风团成员赞叹不已,大家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黄庭坚诗词书法的艺术魅力、双井村“进士文化”的传承活力、陈门五杰“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厚重、庐山诗词的气势磅礴。从宋代文人的风雅,到近代先贤的担当,再到当代文化的活化,九江的文化脉络正是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微观缩影。采风团成员们表示,将通过文字、短视频、图文、海报等多元形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传播,让更多人读懂九江文脉的厚度,也为推动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九江样本”,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