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省权威部门预计,今年秋冬季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0~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1.0℃……今天下午,2025年江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会在南昌召开。相关详情如下:
发布会现场图 摄影:黎穗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遭遇了27次强降雨过程,中小河流47河82站次超预警,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程度影响。省防减救灾委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和影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绝收面积、倒塌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主要灾害指标较五年同期均大幅下降。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省防减救灾委和省应急指挥部的调整变化,审议印发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指导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全省落实行政区域、水库和圩堤等工程、山洪和地质灾害联防等各类责任人12万余名。
二是排查整治隐患。4月底前全面完成去年水毁工程修复,及时梳理275个跨汛期在建涉水工程项目,逐座督促落实安全度汛方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自查隐患3457处,其中209处重点风险隐患,均建立台账清单、动态整改销号;开展省级防汛检查,以“一市一单”督促48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资料图: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
三是加强应急准备。储备总价值8.6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落实抢险救援力量2.8万余人、防汛专家1096名。省级培训全省防汛行政责任人4000余名,指导各地开展业务培训498次、3.6万人次,实战演练426次、3.8万人次。
四是严密防范应对。每轮降雨过程前均组织会商研判,针对性作出部署。召开防汛、防台风专题会商15次,启动防汛预警响应5次,印发警示提醒15期、提前转移通知8次,督促有关部门强化关键部位巡查排查和景区涉水项目、旅客列车临时停运等措施;各地避险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5207人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统筹防旱抗旱。在抓好防汛安全的同时,积极谋划推进防旱抗旱。省防减救灾委科学决策,决定赣南、赣北赣中地区分别提前进入后汛期管理,水库增蓄近4.98亿立方米;水利部门科学算好“水账”,定期调度151处县级以上水源地、775处“千吨万人”农村规模水厂、灌区供水情况,部署沿江滨湖地区积极开展引提水工作,累计引提水5.69亿立方米;应急管理部门督促落实1.82万人、939辆水罐消防车、8700余台水泵,及时调拨80台小型水泵支持乐平市缓解“双抢”期间抗旱保灌压力;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气象、电力等部门切实做好地下水应急水源梳理、救灾种子储备和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人工增雨作业、抗旱排灌用电保障等工作。
当前,受第18号台风“桦加沙”影响,我省局地出现风雨,总体情况平稳。虽然我省即将结束法定汛期,但局地短时强降雨仍时有发生,不排除后期还有台风对我省产生影响,且局地仍有旱情。下一步,我省将始终统筹做好防汛和抗旱各项工作,在做好局地强降雨防范应对的同时,持续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增加蓄水,有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生产灌溉用水。
今年7月份以来我省旱情逐步蔓延,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针对目前的旱情,请问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7月下旬以来我省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旱情逐步蔓延,共造成全省87.27万人受灾,累计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717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41亿元。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据统计,全省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7亿元、人员120万人次、机井1.3万眼、泵站9772处。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当前我省旱情总体可控,因旱饮水困难人员用水需求通过应急送水、启动备用水源等方式均得到有效保障。据预测,秋冬季我省降雨还将略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仍有秋旱发生。为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省防减救灾委加强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压实抗旱责任,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对群众生活生产和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
一是强化监测会商。加强对雨情、水情、墒情的监测预报,突出重要城镇饮用水源地和农村集中供水取水口及中小水库、重点山塘等水位、水库容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和干旱灾害影响,针对性部署防旱抗旱措施。
二是加强用水保障。对受旱情影响地区的人饮情况摸查排底,积极采取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措施,全力确保旱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同时,综合采取开挖抗旱井、调配抽水机和建设排灌站等方式,强化对现有水源的管理和分配,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三是科学指导帮扶。统筹组织好各类抗旱救灾应急队伍,做好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维护、调拨,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帮助受灾地区做好抗旱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落细增水、用水、管水和应急送水、应急用电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形成防旱抗旱工作合力。
四是做好宣传引导。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平台,引导各灌区单位和农业生产用户推行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各城乡供水和酒店、宾馆、商场、超市、小区等用水单位加强运行设施和管网维护管理,避免跑、冒、滴、漏等现象;引导公众自觉养成节约用水、按需用水等良好习惯,杜绝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7月下旬开始,受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陆续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草本植物枯萎,林内可燃物较常年增长10~20%,对森林防灭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高森林火险等级较常年提前到来。10月1日,我省即将进入森林防火重点期。为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少雨的严峻形势,我们已提前谋划,尽早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全省森林防灭火安全稳定。
一是加强会商研判。近期,省防减救灾办开展了全省秋冬季森林火险形势会商。预计,今年秋冬季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0~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1.0℃,加上秋冬季林内可燃物载量增多,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剧增,林区施工、旅游活动处于旺季,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研判火险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做好有效应对。
二是加强防范工作。省防减救灾办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发布加强野外用火管理的通告,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常态化排查火险隐患,严厉打击违规用火行为。并视情派出工作组开展暗查暗访,检查防火措施是否落实、火源管理是否到位、问题隐患是否整改、扑火准备是否充分,督促压实属地责任。
三是做好灭火准备。近期印发推进全省森林以水灭火战法应用十条措施、无脚本应急演练点验制度。为做好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备战”转变,9月23日,省应急管理厅开展了“利剑1号”森林以水灭火无脚本应急演练点验,对九江市濂溪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实施以水灭火战法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的检验。各地正在做好应急预案、队伍力量、物资装备等各项应急准备,确保打早打小打了,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一旦发现森林火灾,请拨打报警电话12119。
今年以来,我省平均降雨量118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9%,列历史同期倒数第9位。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发生了夏秋旱。省水利厅始终坚持预字当先、防线外推,以抗旱措施的确定性应对天气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一是预字当先,提前部署。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6月中旬即根据天气形势预测,提前谋划防旱工作,抓住降雨有利时机,科学调度水库增蓄水量28.46亿立方米。6月17日和6月28日,提请省防减救灾委决定赣南和赣北赣中提前进入后汛期管理,增蓄水库水量4.98亿立方米。7月1日,在汛旱转换的关键期,对防旱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安排。7月中旬起实行每周调度会商机制,全面了解全省旱情及城乡供水情况。
二是主动蓄水,科学调度。坚持“蓄引提调”并举,指导沿江滨湖地区开展引提水,累计引提水6.08亿立方米;统筹上下游用水需求,组织赣江、抚河、潦河等流域骨干水工程进入抗旱调度模式,累计调水9.98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如: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军作用,动态调度抚河流域洪门、廖坊水库出库流量,累计为下游补水1.76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下游赣抚平原大型灌区90.9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三是动态监测,精准服务。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墒情,以及151处县级以上水源地供水情况和775处“千吨万人”农村规模水厂供水情况。加强趋势预测,滚动开展“三个10天”水稻需水预报和灌溉预报,逐水库、逐灌区、逐时段组织开展中长期来水预报和供需水平衡分析,强化抗旱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精准解决受旱区域农作物灌溉用水问题。
四是民生至上,保障供水。指导各地滚动摸排因旱影响农村饮水情况,科学制定供水保障方案,投入资金1024万元,通过管网延伸解决了451人饮水问题,新建水源12处解决796人饮水问题,拉水送水112辆次解决1786人饮水问题,启动备用水源15处解决5711人饮水问题,分时段供水解决900人饮水问题,农村因旱受影响供水人口全部动态清零,农村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多源互济,合力抗旱。组织对应急抗旱井进行维修和改造,新建抗旱井2150处。积极支援地方抗旱减灾,调拨419台小型抗旱水泵和100 个水袋支持景德镇、吉安、九江、南昌等地开展防旱抗旱工作。派出4个专家组,赴旱情较重的市县指导抗旱减灾工作。
今年7月份以来,我省降水偏少、高温天气偏多,赣北、赣东北等局部地区秋粮生产遭遇区域性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提前部署、及早防范、全力应对,做好抗旱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防高温、抗干旱。制定并印发抗干旱防高温夺秋粮丰收工作方案,通过“江西微农”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高温干旱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种植户及早应对。在已储备36.1万公斤省级救灾备荒种子的基础上,提前调度玉米、大豆、荞麦等旱粮种源,确保改补种有种可用。建立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联动会商机制,通过人工增雨、引水提水、开挖机井等方式,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二是因地制宜抓田管、提苗情。根据中晚稻苗情和受旱情况,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抓好秋粮田管,尤其是抓好受旱地区长势偏弱的田块田间管理。及时印发再生稻防范高温干旱技术指导意见、种植业防灾减灾技术手册和秋粮“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拍摄专题短视频,指导各地通过以水调温,养分调控等措施,增强植株抗性,减轻高温热害不利影响。
三是分类施策强指导、增单产。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321”行动,这个“3”是指创建了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36个,“2”是指打造了水稻“吨粮片”217个,“1”是指打造了粮油作物“高产片”1298个。在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基础上,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加快秋粮“一喷多促”作业,提升秋粮抗高温干旱能力,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总体来看,今年的高温干旱天气区域性较为明显,受灾面积占比较小,点上影响较大、面上影响较轻,丘陵山区重于平原地区,旱地作物重于水稻,中稻影响重于晚稻,对秋粮生产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秋粮稳产增产的趋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当前,我省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面积、单产、总产均实现“三增”,秋粮未受灾地区光温水同步,长势明显好于上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
(来源:江西发布)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