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九江市第七中学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办“灯谜话中秋,文化润心田”的知识讲座,本次主讲人是高中语文组教研组长郑一梦老师,高二年级师生齐聚一堂,在猜谜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赴团圆之约,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传统文化盛宴。
讲座伊始,郑老师以清代学者纪晓岚的经典灯谜开篇,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通过拆解“猜谜”二字的构成——“青”与反犬旁合成“猜”,“言”字旁与“迷”组成“谜”,老师生动阐释了灯谜“以字为基、以巧为魂”的特点,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灯谜的创作逻辑。随后,郑老师引用《文心雕龙》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的论述,系统讲解了灯谜的定义、起源与发展脉络,强调其作为“文义谜”,以文字的音、形、义为核心,通过别解、联想等手法构成的文学特质。
在案例解析环节,老师结合中秋元素,精选成语、地名等各类灯谜进行深度拆解。从“欲上蟾宫折桂枝”对应“高不可攀”的成语谜,到“双喜临门”指向“重庆”的地名谜,每则灯谜都从谜面分析、思路引导到谜底揭晓层层递进。“原来‘以眼还眼’的谜底是‘眉来眼去’,这个联想太巧妙了!”高二(2)班的同学在听完解析后恍然大悟,现场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此外,老师还分享了猜谜的实用技巧,鼓励同学们从汉字结构、语境联想等角度入手,感受灯谜的思维乐趣。
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举手,围绕“灯谜与谜语的区别”“中秋主题灯谜的创作方法”等问题向老师请教。老师逐一解答,并现场发起即兴猜谜挑战,“草把做心——打一歇后语”的谜面刚说出,同学们便齐声应答“粗芯(心)”,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刚结束提问的高二(3)班李同学难掩兴奋:“以前猜灯谜只觉得好玩,听完讲座才知道里面藏着这么多汉字学问!纪晓岚那则灯谜的拆解太精彩了,现在我已经能试着从字形和字义角度分析谜面了。”
“最喜欢案例解析环节,老师讲‘欲上蟾宫折桂枝’对应‘高不可攀’的时候,我一下就联想到中秋赏月、桂树的意象。”高二(1)班的张同学说道,“现在我不仅会猜谜,还想试着自己创作中秋主题的灯谜,等以后竞猜活动时考考同学。”
本次知识讲座旨在通过灯谜这一传统载体,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秋文化与汉字智慧,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江七中还将结合讲座内容开展灯谜竞猜活动,让文化学习从“听懂”走向“活用”。
(来源:九江七中)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