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新样态,探索协同教学新路径——九江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参加市直联盟六校联合教研活动

9月19日 15时 阅读 31713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积极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新路径,9月16日,九江外国语学校三校区初中语文教师齐聚九江七中,参加市直联盟六校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来自九江外国语学校联盟校与市十一中联盟校的教师团队,以经典散文《春》为课例,分别从教学设计、无生课堂和作业设计三个维度进行展示与交流,深入探讨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切实推进“以研促教、以教启思”,共同助力语文教学改革迈向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50919095818_4_539.jpg

活动中,九江外国语学校齐亦敏老师以七年级课文《春》为范例,创新设计了以“春信”为主题的沉浸式教学方案。通过构建“收信、读信、品信、回信”的递进式情境任务链,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品味散文语言之美,掌握表达技巧,顺利完成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运用的能力转化。在教学设计阐释环节,齐老师还别出心裁地运用AI技术实现与朱自清的跨时空对话,借助数字化资源的立体化展示,为传统散文教学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与互动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919095819_5_539.jpg

随后,九江七中陈子鸣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无生课堂。她以朗读为引导,启发学生想象春日景象,并创新运用AI技术实时生成画面,带领学生“穿越”至《春》的意境之中,沉浸式体验文学之美,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主体环节,陈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五幅春日图景,逐层深入赏析语言特色,探寻作者笔法之妙。整堂课虽为无生模拟,却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使散文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审美体验与表达创造力的成长平台。

图片

九江实验中学李侨诗老师基于新课标理念,为前两位教师的展示课配套设计了系统化作业方案。李老师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与选择性作业两大板块,并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目标、具体内容及设计意图五个维度,全面阐述了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该作业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又有机融入了“大思政”育人理念,旨在通过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50919095822_8_539.jpg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王盼老师以“景因情美,情随景深”为主题,对课文《春》的景物描写方法进行了深入探析。她采用任务驱动与文本互渗的教学策略,以学校“寻秋之美”写作活动作为贯穿全程的大情境,将《春》一文定位为写作的“范例库”与“方法集”,引导学生实现从阅读分析到写作实践的完整迁移。

图片

市十一中万星宇老师在无生课堂展示中,以景物描写概念为切入点,依托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巧妙设置“寻秋之美”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她从《春》中提取多幅图景,带领学生分析景物特征与描写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抓住特点、运用修辞的写作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市六中吴丹老师系统展示了一套完整的课例作业设计。她从设计依据、目标定位、具体内容、设计思路、评价机制与特色创新等维度,全面阐释了作业体系的构建理念。该设计坚持以课标为纲、教材为基、学情为本,遵循“基础巩固—拓展深化—实践迁移”的递进逻辑,确保每项作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评价科学,兼具育人温度与实施效度。

课例展示环节结束后,参会教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从多个维度对两校教师团队的精彩展示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点评,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有益启发。

图片

最后,市教科所初中科科长、初中语文教研员王芳对本次活动作出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她强调,教师在备课时应具备梯度意识,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与学习节奏;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渗透,为教师更好地运用新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而实用的方向指引。

微信图片_20250919095825_10_539.jpg

此次市直初中教育联盟六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度的教学研讨,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正如朱自清笔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本次活动也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展望未来,九江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深耕教学、凝聚共识、以研促教,进一步深化校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动九江地区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九江外国语学校 江梦情 吴沅浍)

编辑:吕亦凡

责编:刘瑶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