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 |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袁淼: “折翼天使”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

9月10日 20时 阅读 32216

2011年,袁淼来到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她也因此成为修水县历史上第一位特教老师,第一个特教班的班主任。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她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不为繁花易匠心,始终干一行,爱一行,把特教事业当成自己人生的无悔追求,用大爱和专业将这些“折翼天使”培育成为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之人。

“最初学校只有9名学生,现在已经有100多人。”谈及这些学生,袁淼沉甸甸的心里涌现出更多的却是责任和担当。面对一群听障学生,袁淼带着铺盖住进了学校。她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手语教材,与同事们24小时守护着孩子们。“教学内容很枯燥,就是一遍一遍重复同一个动作,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袁淼说,“每当教会特殊儿童一个小技能,那种感动与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她还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推行“评估—训练—特长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7岁的孤独症女孩小徐在绘画中展现出惊人天赋,袁淼联系爱心机构提供专业培训,还在绘画课中融入社交训练;热爱舞蹈的小云经过学校培养,在江西省大中小(幼儿)排舞比赛中获得亚军,当她在舞台上自信表演时,观众席上的袁淼泪光闪烁。

从教孩子们说话、与人交流,再到教给他们自立生存的基本能力;从教职业班的学生炒菜、洗车,再到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从课堂到食堂,从办公室到寝室,从学校到工厂,有孩子的地方,就有袁淼的身影。

三年前,年仅3岁的小吴衣衫褴褛,瘦小的身子蜷缩在脏乱的床铺上,连走路都摇摇晃晃。这个特殊的四口之家,除了父亲,其他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连最基本的自理都成问题。从那时起,袁淼就开始了每周雷打不动地送教上门。她手把手教孩子们穿衣、洗漱、整理物品,每逢换季总会送来干净的衣物,节日还提着粮油上门;孩子们入学后,她更是想方设法为这个困难家庭争取各种补助……在袁淼的悉心照料和教导下,两个孩子渐渐有了改变,如今不仅能生活自理,还在学校里交到了新朋友。小吴牵着袁淼的手开心地说:“袁妈妈,见到你真是太开心了,我放假时经常想你。”

正是肩负着这份使命与责任担当,自2015年开始,袁淼便带着老师们一家一户为重度残疾未能来校上学的学生送教上门,给每个学生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家长一些康复知识,给这些家庭带来了一丝阳光,一丝欢乐,一丝希望。目前送教次数已达200余次,受惠的重度残障学生已达300余人。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些年来经袁淼和老师们的送教上门,让200余名重度残疾儿童也享受到了公平教育的阳光,有10名学生通过教育康复能完全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有10余名学生走上了正常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了自立自强。

“工作虽然艰辛,但我却甘之如饴,我想其中有我对特殊事业的热爱,但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这群特殊的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袁淼说,特殊教育是一项相对寂寞的事业,特教老师终其一生也难以享受到桃李满天下的芬芳,但她愿在清贫与寂寞中默默耕耘,品味一份育残成才的甘甜,并将特殊教育事业当成她孜孜不倦的事业,为残障儿童融入社会而不懈努力。

九江日报记者 包四华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