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令,健康入秋!白露节气养生重点请牢记

9月6日 14时 阅读 29383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夜间温度降低,露水凝结呈现“白露”,故而得名。


图片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与肺相对应,而燥邪当令,易伤肺阴。白露时节的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以“收”为原则,以顺应大自然阳气收敛、阴气渐盛的变化规律。


药食调理


图片


中医认为,秋季肺气当令,肺属金,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因此,在白露时节,应适当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避免肺气过于发散。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酸味食物的摄入,如山楂、葡萄、柚子、石榴等。

图片

中药代茶饮:可用菊花、枸杞、麦冬等中药代茶饮,具有清热润肺、养肝明目等功效,能减轻秋燥带来的影响。

图片

秋季润肺汤:由太子参、百合、玉竹、大枣等组成,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气的功效。其中太子参益气生津,百合润燥清热,玉竹滋阴润燥,大枣健脾益气。


白菊山楂茶:配方为鲜山楂30g、白菊花10g、蜂蜜少许。山楂洗净去核,白菊花沸水冲洗后备用,把山楂放入养生壶中加水煮沸,15分钟后放入白菊花,再小火熬煮3分钟,关火后加入少许蜂蜜拌匀即可饮用。具有理气消食、清热生津的作用,适合一般人群尤其是三高人群秋季饮用,但脾胃虚寒、严重腹泻的人群以及孕妇不宜饮用。


起居养生


图片


白露时节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将越来越盛,起居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尽量早卧早起,天亮起床后适当活动,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体内阳气的升发。


白露时节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贪凉。晚上入睡以前,可用热水浴足,腿寒的朋友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艾叶、花椒、生姜,以保暖助眠。


穴位保健


图片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按摩此穴可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同时又能补气健脾。按摩时先顺时针再逆时针,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按1-3次。

图片

图片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可滋阴润燥,对缓解秋燥有良好的效果。按摩方法与中府穴相同,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旋转按摩,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按1-3次。


在白露时节这个充满诗意与变化的节气里,祝愿大家都能遵循养生之道,拥有健康的体魄与愉悦的心情。 



专家介绍



图片


袁振兴

中医科主任 主治中医师


出生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爷爷学习中医,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功底,后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10年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一年,师承房定亚院长学习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病,周乐年教授学习脾胃病及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医妇科名家沈明秀和王清华教授学习中医妇科及不孕不育,魏子孝教授学习甲状腺疾病,针灸名家叶成亮教授学习叶氏针灸。2023年被评为“九江市最美医生”。


擅长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过敏性鼻炎、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蛋白尿、肌酐升高、顽固性失眠、眩晕症、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顽固性湿疹、小儿虚汗、厌食、小儿腺样体肥大、反复咳嗽、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乳腺增生结节、妇科炎症等。特别是对多种肿瘤的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


并擅长运用针灸、火针、浮针、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颞颌关节炎、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耳鸣、耳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骨关节炎、类风湿、痛风、足跟痛等。



中医科特色治疗


中医科以传统中医中药为特色,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火针、浮针、梅花针、艾灸、刮痧、电针、红外线、穴位埋线、牵引、三伏贴、小针刀疗法、雷火灸、督脉灸、热敏灸、葫芦灸、灼烙法、冬病夏治、治未病、膏方、亚健康调理等。


1.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疗效显著。


2.中医针灸配合火针治疗神经性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伴手脚麻木及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


3.中医特色治疗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肺结节、乳腺结节,小儿腺样体肥大。


4.运用四妙消痹汤和四神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


5.中医特色穴位埋线治疗减肥、调理血糖血脂、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尤其适合肥胖患者减重。


6.运用家传验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多种肿瘤治疗。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周一到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预约电话:18720273427(微信同号)

科室地址: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十里院区1号楼五楼国医堂



(来源: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