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绿 水清 人和,九江奏响长江生态治理三重奏

9月5日 10时 阅读 31823

  夕阳的余晖将长江染成一条流动的金带。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三期项目工地上,工人们仍在紧张作业,焊接火花如流星般划破渐暗的暮色。推土机的轰鸣声与江涛声此起彼伏,6.5公里的滨江带上,一座座休闲广场初具雏形,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在余晖中渐渐展露身形。

  不远处,琵琶亭文化公园开始点亮华灯。一对白发夫妇携手漫步在亲水步道上,望着对岸的灯火轻声交谈,几个孩子指着江中穿梭的货船兴奋地叫喊,夜市摊主们正在布置摊位,空气中开始飘散着食物的香气和淡淡的江水气息。

  这幅生动的人水和谐画面,正是九江长达数年生态治理的最好见证。从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市民休闲空间,长江岸线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岸美,百里长卷换新颜

  当我们把视线转向距离九江市区不远的瑞昌市夏畈镇,昔日的夫山废弃矿山已悄然变身为一处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如今这里草木葱茏,与周边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很难想象它曾经是一处满目疮痍的矿坑。瑞昌市的成功蜕变,是九江市全力奏响“长江保护曲”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长江大保护战略中的关键区域和重要生态屏障,九江市独拥长江152公里岸线和三分之二的鄱阳湖水面,生态地位至关重要。近年来,围绕“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总体目标,九江倾力推进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建设,持续深化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

  具体实践中,九江市通过系统性改造江堤外滩和堤内景观,精心打造“堤外生态绿化带、堤内园林景观带”的百里长江风光带,不仅使长江岸线成为展现“流动的长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及游客前来观光休憩,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如今,行走在九江长江沿岸,可见一块块植生混凝土块紧密拼接,牢固护岸;石笼网垫中已冒出青青绿草,并一路延伸至水边,展现出工程治理与生态自然和谐交融的新面貌。

水美,一江澄碧映民生

  九江初秋的夜晚,市民们喜欢到“两湖”之间的小坝上散步,享受湖面吹来的阵阵凉风。这两片位于市中心的水域,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过去,九江中心城区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现象不时出现。2024年,九江市污水厂网河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智慧污水管网2314.44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2年的67.5%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2%,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从17万立方米提升至36.5万立方米,城市黑臭水体得以消除。

  在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邻长江的生态缓冲带上,一片由人工湿地、生态滤坝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宛如绿色长城。这项投资600余万元的生态缓冲区建设项目,包括32亩人工湿地、72米生态滤坝及700米岸坡整治。

  它不仅有效净化入江尾水,还通过智能控制阀与在线监控系统联动,一旦监测到水质异常,闸阀将自动关闭阻断污染物入江。“我们要求企业建立三级内部防控体系,确保事故污水‘防得住、不出厂’。”湖口高新园区负责人介绍。

  第一道防线依托企业厂区内部围堰、应急池等设施,形成防控网络;第二道防线通过建设应急闸阀、公共应急池,拓展公共应急空间;第三道防线整合周边坑塘、湿地等资源,筑牢污染物入江前的最后屏障。湖口高新园区沿江水环境风险防范的亮点做法,也入选了2024年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

  在红光综合枢纽一期码头,这里的船舶污水实现了闭环处理。工作人员介绍,只需扫描铁箱装置上的二维码,十几分钟内船上的污水就能通过管道全部输送至污水收集罐中。为确保港口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在两个作业泊位建成了污水上岸管系,将趸船初期雨水、自身生活污水和停靠油驳的污水进行收集并转送至污水处理装置,确保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近年来,九江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累计整治长江排污口856个、重点河湖排污口417个,拆除非法码头74座,关闭退出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37家。探索推出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100%上岸统一接收、转运、处置。长江干流九江断面连续七年保持Ⅱ类水质。

和谐美,万物共生绘家园

  晨光漫过长江水面,细碎的金箔在浪尖滚动。周末,彭泽县龙城镇沿江社区的朱梓唯爬上狄公楼顶楼,忽然指着远处轻唤:“看,一家三口!”三只江豚正并排游过,灰黑色的脊背在碧水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尾鳍拍起的水花溅在阳光下,像一串碎钻。

  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九江市公安部门以“铁腕护江”的担当,全力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构建起跨水域联治、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水陆空”立体化生态保护体系。同时,整合水利、渔政、海事等9部门及社会力量,形成“9+N”执法网络。禁渔以来,九江共办理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408起。

  近年来,极危物种鳤频频现身,中华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也多次被监测到,这些都印证了长江鄱阳湖水域生态正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永修的鄱阳湖候鸟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为新一年的“来客”——候鸟做准备。近年来,尽管受高温天气等影响,鄱阳湖面临丰水期“不丰”等挑战,但九江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鄱阳湖九江湖区总磷浓度从2021年的0.057mg/L降至2024年的0.05mg/L,断面水质均值稳稳保持在Ⅲ类。

  今年1~5月,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优良率达到50%,较全湖区优良率高5.6个百分点,总磷平均浓度为0.05mg/L,较全湖区低9.1%,是全省3个湖区中唯一一个达到Ⅲ类水质的湖区。

  九江以一江清水为墨,以两岸翠绿为卷,挥毫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诗篇。让奔腾的长江不仅见证千年文脉的绵延,更成为承载人民幸福生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