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 |“网球+”加出了什么?

9月5日 08时 阅读 31390

  一声“好球”,武宁整座小城跟着心跳。

  8月13日,在2025年江西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赛场上,宜春小将张语桐的制胜分落地,声音清脆得像一粒石子击水。几乎同步,观众席上的父亲张汉珍松开攥紧的拳头,掌声、笑声、球声,浪一样漫过看台。

  那一刻,武宁的脉搏与网球同频——五年前,这里只有几片空地;五年后,200片球场、1.4万名挥拍少年、年均20场国际赛事,让武宁在中国网球版图点亮了自己的坐标。

  不禁让人思索,“网球+”这道加法题,这座小城到底做了什么?

  加出“人”——把兴趣写进课表。

  每天下午4点,13岁的张诗敏攥紧球拍,像一只轻盈的燕子,第一个冲向网球场。汗水浸湿了她的马尾辫,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跳动着比烈日更炽热的光。“我希望通过网球,打进理想的大学。”她小声说着,却字字坚定。

  在武宁,像张诗敏这样与网球共舞的孩子,有1.4万名。作为“全国网球示范县”,这里的“网球+课堂”早已不是简单的兴趣班,而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从校园到社区,从乡村到场馆,网球“五进”活动让黄色小球成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

  这1.4万颗播撒在武宁土壤的网球种子,正在茁壮成长。当球拍划过头顶,不仅击打出漂亮的弧线,更划开了孩子们的未来。五年来,已有200余名少年从这片球场脱颖而出,迈向省队乃至职业赛场。

  加出“景”——一张不用翻译的国际名片。

  “他们白天挥拍,晚上在朋友圈晒西海落日。”武宁县网球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武笑着说。赛事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各方目光。此次省青少年锦标赛,便吸引了1000余名运动员及3000余名家长齐聚武宁。这些带着运动热情而来的人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后,又纷纷化身游客,深度探索武宁之美。

  “网球+夜游”,让武宁的夜晚不再沉寂。而更奇妙的组合,是“网球+溶洞”。在距赛场30多公里的鲁溪洞景区,天然溶洞的钟乳石奇观,在灯光映照下如梦如幻,与网球运动的活力激情形成奇妙碰撞。“没想到打完球还能探秘地质奇迹!这感觉太奇妙了!”一位小球员兴奋地说。

  这种跨界体验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就连参加2025年ITF国际网球巡回赛M15的100多名国外职业球员也被深深吸引。一位国外裁判员被美景震撼,竖起大拇指称赞:“白天在球场拼搏,晚上感受自然魅力,品尝地方美食,这种全方位的享受让我对武宁念念不忘。”

  景区副总经理郭晓林感慨,以往暑期日均游客约400人,今年日均游客增至千人以上,网友直呼“打完球就去钻洞”。从一处美到全域美,“网球+”让武宁的风景,有了更丰富的打开方式。

  加出“钱”——把“流量”变“留量”。

  “抱歉,所有客房都被预订满了。”武宁县祥光·艺邦半岛酒店前厅经理张群的声音里虽带着一丝无奈,更多的却是喜悦。赛事期间,酒店客房供不应求已成常态。西海景区的游船班次增加了三成,“网球+游船”一票难求;县城的土菜馆里,老板娘用多种语言轮番招呼食客,“网球+舌尖”让城市的烟火气愈发旺盛。

  这,就是“网球+”的魔力——将“赛事流量”成功转化为“经济留量”。今年以来,武宁已成功举办ITF国际网球巡回赛等国内外精品赛事20余场,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带动体旅消费达千万级别。

  从“一颗球”到“一条链”,“网球+”不断拓展着产业的边界:“网球+运动产业”催生了装备销售、场地租赁等新业态;“网球+休闲旅游”推出了“打完网球游西海”的精品线路;“网球+生态康养”则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出运动健身与养生度假一体化的新型模式。一条充满生机的绿色产业链,正在武宁的山水间蓬勃生长。

  “网球+”,最终加出了什么?

  它加出了人气,让五湖四海的宾朋因球而聚;它加出了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流金淌银;它加出了未来,让孩子们的梦想有了起飞的跑道。更重要的是,加出了一个可以被看见、被触摸、被期待的山水武宁的无限可能。

  这道加法题,武宁用了五年写下答案,却远未交卷——下一记发球、下一次挥拍、下一声欢笑,都是新的解答。

  “‘网球+’,加出的,正是这颗小球无限的明天。”

记者手记

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我合上电脑,耳边却还回荡着击球声——清脆、短促、像心跳。为了这篇稿子,蹲点采访团队绕着武宁跑了三圈,从晨曦里的校园球场到夜色下的西海游船,从鲁溪洞的滴水回声到酒店前台此起彼伏的“抱歉满房”。我发现,比赛事更动人的,是“网球”落进这座小城后层层荡开的回声。

有人问:“‘网球+’,到底加出了什么?”我低头看脚下,一颗网球静静滚来,像替我回答——它加出了1.4万个孩子向上的抛物线,加出了200名少年向外的起跑线,加出了酒店、游船、溶洞、餐桌的延长线,最终加出了一座小城向未来的延长赛。

比赛会散场,球拍会收袋,但那颗黄色小球,回声不会停止——它会在某个孩子的球拍里,在某条朋友圈的九宫格里,在下一批游客的惊叹声里,继续回荡。

(九江日报记者 金 璐/文 孙昌模/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