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变“油腻”?别让高血脂的“温柔”一刀,砍掉你的健康

9月1日 15时 阅读 30970

单位体检报告出来

血脂那栏飘着几个↑箭头

“总胆固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超标”

……

你扫一眼

心想:头没晕 胸没痛 应该没事吧

点个炸鸡压压惊

然后领券下单一气呵成

但你知道吗

高血脂的“温柔” 就像活水煮青蛙

不痛不痒 最凶险

为什么说高血脂是“温柔”的?

因为它不吵不闹,也不痛不痒。

血管不是玻璃管,堵了你也看不见。超过80%的人早期毫无感觉。什么头晕手麻?别自作多情,大概率不是你血脂高的信号!

少数人眼皮长“黄色小疙瘩”(黄色瘤),或黑眼珠镶了圈“灰边”(角膜弓),可惜多数人当它是熬夜的锅。这种破坏,是悄悄发生的,等你察觉的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附院心血管内科提醒

医生开的他汀,吃三天忘两天的大有人在——“没感觉,停停呗?”

结果停药后LDL-C反弹飙高,血管哭都来不及。

“温柔背后 刀刀见血

它的后果

不是小病

而是要命的大事

高血脂,特别是“坏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它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这些“坏朋友”一拍即合,形成“杀手联盟”,让你的血管提前老化。

比如:

一个35岁的项目经理,平时应酬多,体检总被查出“血脂高”,但他觉得没事。结果某天夜里突发胸痛,送医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差点没抢救回来。

高血脂

为什么瞄向中年人群?

代谢能力显著下降

35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速率逐年减缓,脂质分解效率降低,加上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如应酬频繁、外卖依赖),导致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堆积。

腹型肥胖高发

“油腻”典型特征——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内脏脂肪过多释放炎症因子,直接干扰脂代谢平衡,使血脂异常风险倍增。

运动量断崖式下跌

工作压力大、久坐办公、通勤时间长,导致每周有效运动不足3次(<150分钟/周),脂肪消耗能力衰退。

激素与遗传双重压力

•男性:睾酮水平开始下降,影响脂质分解效率;

•有家族史者:遗传性脂代谢酶缺陷更易在此年龄段显现。

它不只是“堵”你的心脑血管

你以为高血脂只影响心脑血管?

错!它还能“祸害”全身

1· 胰腺炎:

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疼痛剧烈,甚至可能致命。

2· 脂肪肝:

高血脂和脂肪肝常常“狼狈为奸”,发展成肝硬化也不是不可能。

3· 肾脏问题:

肾动脉硬化、肾功能下降,也可能和高血脂有关。

拆招指南:别等挨刀才行动!

Health Guide

很简单,去体检。

但很多人连体检都懒得做。

成年人建议至少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

35岁是血脂干预黄金期

通过生活方式调整,80%的血脂异常可逆转。若拖延至45岁后,动脉硬化常已不可逆:

体检别佛系!

•20+岁:每5年查一次血脂四项: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LDL-C

HDL-C

•40+岁/胖/三高:每年查!尤其盯紧“坏胆固醇”→LDL-C。

吃饭“挑食”点

•少吃:炸鸡奶茶(反式脂肪酸)、猪脑肥肠(胆固醇)、蛋糕冰淇淋(精制糖);

•多吃:清蒸鱼、燕麦木耳(膳食纤维)、洋葱大蒜(降脂明星);

具体怎么吃?

《“减盐、减油、减糖”秘籍 GET!》

运动别“摆烂”

每周快走/游泳150分钟(≈每天20分钟),提升“好胆固醇”HDL-C,血管清道夫上线!别纠结强度——能坚持的才是王道。

药不能“看心情吃”

•他汀(如阿托伐他汀):基石药,但别和葡萄柚汁同服(小心药物中毒)。

•PCSK9抑制剂:新型“降脂导弹”,对他汀无效的家族遗传者特管用。

注意:他汀可能引起肌肉酸痛,及时查肌酸激酶!但医生说“别停”就别停——稳定斑块比降数字更重要。用药前请务必咨询医生,谨遵医嘱!

高血脂总结:

image.png

“高血脂?不就是血油了点嘛!”

——多少人栽在这句话上。

它的温柔是糖衣炮弹

等你尝到“甜头”时 血管早已兵临城下

管理血脂

不是老年人的功课

而是所有干饭人、熬夜党、压力怪的

保命刚需。

今天管住嘴

明天少挨刀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