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超点燃浔城——“天王山之战”里的九江球迷文化寻根

8月21日 18时 阅读 31011

初秋八月,九江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正蓄势迎来赣超联赛最受瞩目的“天王山之战”。8月23日,九江队将在主场迎战劲敌南昌队,赛前几日,整座城市早已热浪涌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赣超成为九江时下最炽热的话题。而在这股热潮背后,更有一群人,将“球迷”二字写进了城市的文化。

“欢迎南昌球迷来浔观赛”“南昌九江一家亲 洪城浔阳共前进”——这是九江球迷们早早制作好的横幅。本周六,他们将在体育场北门列队欢迎远道而来的南昌球迷,并互换锦旗,以“兄弟之情”点亮赛场。更令人动容的是,九江球迷们还准备了1000多份热腾腾的九江特色萝卜饼,准备当场赠送给南昌球迷。“踢球的是对手,看球的是朋友。”这种江右儿女特有的豪爽与热情,正是九江球迷文化的写照。

“火出圈”的浔阳热情

图片

如果说赣超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那么九江球迷无疑是最旺盛的火苗。就在赣超第四轮九江对阵鹰潭比赛之前,江西首趟“赣超球迷专列”便从九江驶出,数百名球迷浩浩荡荡奔赴鹰潭。列车上,歌声与呐喊此起彼伏,那是九江球迷的“排面”。在赣超赛场,无论主场还是客场,九江球迷总是最醒目的存在。他们自发组织远征,他们在微信群里接龙报名,他们排练七首助威歌曲,要求每名会员都会唱。这不仅是一种热爱,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浔阳球迷协会执行会长蔡报启坦言:“这已经是内部硬指标,唱不好还要补考。”

球迷们还常常跟随球队训练,反复排练助威口号和动作。他们将看球当成一门“学问”,将助威当成一份“事业”。而在激情之外,文明与自律更是九江球迷的底色。蔡报启在赣超开赛前就号召:“我们是一座文明城市的代表,赛后必须自觉清理垃圾。”此后每一场比赛结束,九江球迷都会留下来,清扫看台。这一幕幕,让人动容。

历史的厚度,记忆的温度

九江之所以能在赣超舞台上迅速“火出圈”,与这座城市深厚的足球底蕴密不可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还有职工联赛呢!”老球迷陈世军说起往昔,眼里仍有光亮。那时候,九江的足球队伍林立,有国棉一厂队、港务局队,联赛还分两个等级。57岁的他,就是在那个年代爱上了足球。时光荏苒,激情不减。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出线,九江球迷在红旗电影院包下一个厅,赛后彻夜狂欢,游行队伍从沙河直至江北。2017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对阵韩国,九江球迷更是组织了四辆大巴、五十辆私家车,浩浩荡荡驰援长沙。二十余年来,只要有国家队的重要比赛,九江总能组织几百人出发。

2001年,球迷、现浔阳区球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奋强曾在大中路偶遇九江球迷领军人物“桂二牛”。一句“你是二牛不?”让他们从陌生人成为并肩的战友。二十余年来,他们带领着九江球迷,走遍南北,为中国足球、为江西足球呐喊助威。因为本地没有职业球队,九江球迷曾长期把南昌衡源(后来的上海申鑫)视为“半个主队”。直到江西联盛崛起,他们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旗帜,“这么多年跟随联盛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陈奋强回忆说。如今,赣超让这种情感再次凝聚成洪流,席卷全城。

赣超的赛场上,总有一些故事令人难忘。

客场对阵鹰潭时,球迷聂智勇因为错过了球迷专列,竟独自骑摩托车6小时赶往赛场。到达时饥肠辘辘,在路边点了一碗22元的面,老板只收了20元:“你是来看球的嘛!”质朴的善意,让他格外感动。次日,他又骑行6小时返回九江。还有一位球迷,没买到球票,却提前一天到鹰潭,在体育场门缝里看完了整场比赛。这样的执着,正是九江球迷特有的符号。

蔡报启说:“赣超让更多人找到了组织。以前很多人只是默默看球,现在都加入了协会,说终于有了归属感。”

一座城市的热血与温情

今天的九江,已拥有五大球迷协会,会员逾十万。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因一颗足球汇聚在一起。球迷的激情,正化为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8月23日,当九江与南昌的对决打响,看台上必将响彻万人合唱的助威歌,赛场外定会飘扬着“南昌九江一家亲”的横幅。萝卜饼的香气、呐喊的声浪、热情的笑容,将为这场比赛写下注脚。

赣超是一把火,熊熊燃烧在浔城的夏秋之夜。足球场里的呐喊、球迷群里的神秘梗、观赛后的清理垃圾……无数的细节,组成了一张属于九江的足球文化拼图。在赣超赛场上,九江不仅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尊重、认同与情怀。足球,本就是一场关于团结与梦想的盛宴。而九江球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这座城市,懂足球,更懂热爱。

(九江日报记者 赵岑雨)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