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绿色通道+创伤一体化救治,市一医院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护航突发重创救治

8月14日 10时 阅读 30092

图片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获评江西省第一家“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该院在创伤救治领域实现了“技术硬实力”与“体系软实力”的双重突破,更为区域创伤急救网络的完善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实施“上车即入院”救治模式,让突发创伤患者享受“新型救治服务”,对九江市及周边急救网络的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图片

一旦有严重创伤的患者,不论何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恰当、高效率的救治,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规划目标——作为创伤救治体系核心和基石的创伤中心,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赣鄂皖三省交界处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肩负着建设区域性创伤救治医院的重任。自2018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建设创伤中心以来,医院逐步完成了实体化创伤中心建设,开设了能够集中收治严重创伤、多发伤患者的病房和TICU。同时结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以一医院创伤中心为龙头,初步形成“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军警医民多级协作”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越来越快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创伤一体化救治综合服务。

图片

图片

技术与体系双轮驱动

筑就创伤救治高地

获得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的称号,意味着九江市一医院已建立起与国家创伤中心深度联动的高效救治体系。这种联动不仅能让该院实时共享国家层面的前沿技术标准、诊疗规范和专家资源,更能在重大创伤事件中实现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


从数据来看,医院创伤救治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上车即入院”模式的全面落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时间大幅缩短,严重创伤患者从到达医院到进入手术室的平均时间较之前缩短了30%。这背后,是医院在创伤救治技术上的持续精进——从精准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到先进的重症监护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力量。而支撑这一高效模式的,正是该院构建的多学科协作体系,急诊、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创伤救治团队24小时待命,确保患者从入院到救治的每一分钟都得到最优处置。


在许多应急场景下,一医院医护人员有担当显身手,便是创伤中心队伍建设的缩影。

图片

案例一

多学科团队联合成功抢救

心脏破裂合并脾破裂患者


2024年12月18日19:30左右,九江市创伤联盟微信群里传出一个信息,一名17岁的学生因车祸伤导致心包填塞合并脾破裂,即将由外院救护车转运至市一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科学统筹安排医院胸心外科及普外科二线骨干医生到急诊科待命。当患者送达时,已经神志不清,呈休克状态,床边超声提示患者心包内大量积血,并可见心脏活动性出血,腹腔内大量积血。患者病情极其危重,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有生命危险。为了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陈世雄立即实行紧急行床旁心包穿刺引流,急诊绿色通道进手术并备血,联合普外科邵波团队迅速开展急诊、开胸及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患者心包内大量积液,右心耳破裂并可见活动性出血,组织开展缝扎止血和脾切除手术,术后患者及时转至中心ICU监护治疗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疗养,患者痊愈出院。


心脏破裂属胸外科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率很低。许多患者伤后来不及送达医院即已死亡。该患者能够成功抢救脱险,与市一医院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有关:送得快、诊断快、入手术室快、麻醉快、手术快、输液输血快、每一环节都必须快。同时还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任何一次抢救过程都是上演“生死时速”,每一次成功救治都是医护人员“分秒必争”,每一台手术顺利都是各科室“通力协作”,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市一医院在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综合救治能力和医院整体实力、管理水平。

图片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高效,多学科诊疗团队紧密协作、联合救治,为急危重症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通过多科联动、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不断强化管理链条、技术链条、救治链条,专业救治能力稳步提升,筑牢了医疗安全的基石,为保障九江及周边地区急危重症及创伤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不懈努力。

图片

图片

勤学苦练强技能

常态化演练筑防线

获得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称号的背后,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为了打造高水平的创伤救治团队,近年来,医院多次组织骨干医护人员奔赴外地创伤救治领域的标杆医院取经学习。从先进的管理经验到前沿的救治技术,学习团队带着问题去、带着收获回,将学到的宝贵经验迅速转化为该院创伤救治工作的改进措施。


与此同时,医院成立了复合伤演练小组,将多学科应急演练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模拟真实的创伤场景,医护人员在演练中不断优化救治流程、强化协作配合。从伤情评估、紧急处置到手术安排、术后监护,每一个步骤都反复打磨,确保在真实救治中做到精准高效。常态化的演练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更让多学科协作的理念深入人心,为高效救治筑牢了坚实防线。

案例二

高龄危重伤者重获新生

市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力挽狂澜


2025年8月12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救援。一名70岁的陈姓老人在步行时不幸遭遇车祸,全身多处严重受伤,生命垂危,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往市一医院。面对患者胸、腹、颅脑多部位联合损伤的复杂伤情,医院迅速启动高水平创伤救治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紧急集结医院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相关专家组成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及时为患者量身制定了科学的救治方案,准备实施一次由多部门密切协同的联合急诊大手术。


手术中,各学科团队争分夺秒、密切配合、精准施治:普外科团队迅速开展开腹探查,果断实施全脾切除术,彻底清除腹腔内大量积血,有效控制腹腔出血;胸外科团队借助胸腔镜微创技术进行胸腔探查,在清除胸腔积血的同时,精准修补因膈肌破裂形成的膈疝,解除了胸腔内的压迫;神经外科团队紧急打开颅骨、切开脑膜,成功清除硬脑膜下腔血肿及脑挫裂伤病灶,并通过去骨瓣减压术缓解致命性颅内高压,为大脑争取了宝贵的恢复空间。


经过多学科专家数小时的协同作战与精湛救治,这台涉及多个体腔、多个器官的复杂联合手术完成。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严密的生命支持和高级别监护治疗。

图片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托强大的MDT团队协作模式、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精湛的专科技术,为复杂危重创伤患者打通了坚实的“生命通道”,在应对严重多发伤,尤其是高龄危重患者救治方面展现了硬实力。医院创伤中心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优化救治流程,为赣北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

图片

典型案例见证实力

生命奇迹在身边上演

“创伤中心”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创伤患者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医疗服务。从精准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到先进的重症监护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力量。

案例三

一岁幼儿坠床颅脑重伤

市一医院“极速营救”成功“护脑”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活水院区神经外科梁锐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从高处坠落致重型颅脑损伤的一岁患儿实施紧急手术,目前患儿恢复良好。

据悉,该患儿不慎从床上摔落至水泥地面,伤后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从当地医院转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程耗时50分钟,抓住了抢救黄金时期。入院时,患儿病情危重,经头颅CT检查显示:左侧硬膜下大量血肿,中线结构偏移超过1cm,需立即手术解除脑压迫,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紧急情况,梁锐主任团队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在安抚患儿及家属的同时,详细交代病情及手术必要性。由于患儿仅一岁,手术面临麻醉风险高、操作精细度要求高、止血难度大等多重挑战。最终,梁锐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为患儿行左侧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成形术,术中精准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出血,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该科室护理团队贴心携带玩具安抚患儿,并指导家属科学护理,详细交代术后喂养以牛奶和水为主,以及发热时如何正确进行物理降温等注意事项。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照料下,患儿恢复顺利。

此次成功救治体现了九江市一医院在小儿神经急危重症领域的综合救治能力,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生机。梁锐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婴幼儿跌倒后易发生颅脑损伤,若出现意识改变、频繁呕吐、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区域协同共发展

引领创伤急救新格局

作为江西省首家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承担起区域内疑难创伤转诊任务,为周边地区的重症创伤患者提供更高级别的救治服务。通过建立快速转诊通道,确保疑难创伤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医院接受精准治疗,有效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图片

案例四

8岁女童脾破裂命悬一线

全腹腔镜微创手术5天康复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脾破裂的8岁女童实施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儿因奔跑撞到沙发角导致Ⅳ级脾破裂(腹腔积血达300ml)经微创手术后5天康复出院,用实力诠释了“微创”与“高效”的医疗温度。

事发当日清晨,患儿在家中奔跑时不慎撞到沙发角,随即出现剧烈腹痛。外院诊断为脾破裂需紧急手术,家属为求更好治疗转至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后,肝胆诊疗中心赵新华副主任医师团队立即赶往急诊,迅速评估病情,CT显示患儿脾脏Ⅳ级破裂,出血量已达全身血量的20%,需要行脾切除才能挽救生命。考虑到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市一医院肝胆诊疗中心医生决定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手术中,医生在高清腹腔镜下精准操作,仅用1小时便顺利完成脾切除,并通过小切口取出脾脏,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术后采用加速康复方案,患儿很快恢复,第五天即达到出院标准。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诊疗中心在微创技术领域的成熟水平,也体现了医院对儿童患者的特别关爱。

图片

图片

这样的成功案例并非个例,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故事。正是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高效的体系,医院为一个又一个创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据了解,医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积极带动基层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学术交流、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将规范化的创伤救治理念和技术下沉到基层,帮助基层医院完善创伤救治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构建起 “基层首诊、分级救治、双向转诊”的区域创伤急救网络,让更多创伤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未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以获评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为新的起点,持续加强创伤救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推动区域创伤急救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