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科技小院绘就“虾肥稻香”致富新画卷

8月5日 10时 阅读 29738

八月,骄阳似火,永修县三角乡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稻虾连作”基地却生机盎然。一方方水田如明镜般,清晰映照出湛蓝的天空,翠绿的秧苗在云朵的投影中轻轻摇曳,宛如灵动的画笔,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画卷。

自永修县推行“稻虾连作”模式以来,稻虾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今,全县稻虾养殖总面积突破30万亩,拥有连片万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6个、千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30余个,年产值超40亿元,直接带动1.2万人就业。

永修县也先后荣获“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称号,被誉为“江西省小龙虾养殖第一县”。然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稻虾连作”基地位于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这里养殖的小龙虾出虾早、品质优、肉质饱满、底板干净,深受市场青睐。但龙虾产量低成为虾产业发展的瓶颈。

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村民袁志宾是村里首批实行“稻虾连作”的专业户,他表示:“我流转了13亩农田进行稻虾连作,以前亩产不到150斤。”龙虾养殖产量低一直困扰着他。

转机出现在2024年9月。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农业大学携手成立了永修县第一家国家级稻虾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专家、江西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副教授阮记明带领专家团队进驻稻虾养殖基地。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全身心投入到提高龙虾养殖产量的研究工作中。

在一片农田里,阮记明耐心地向稻虾合作社养殖户传授小龙虾养殖、稻田肥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技术。“水位该控制多深、水温保持在多少度合适、龙虾收获后怎样晒田防治病虫害……专家们都会手把手地教,把问题讲解得清清楚楚。”袁志宾对稻虾科技小院和专家团队称赞有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专家团队制定了“小龙虾稻虾连作稳产高产技术”课题项目,采用精准投喂的方法,促进小龙虾早摄食。在该技术的支持下,袁志宾养殖的龙虾亩产量从过去的100多斤提升到300多斤,且龙虾个头更大、肉质更鲜美。今年,他的小龙虾喜获丰收,收入比往年提高了10%。

当龙虾的养殖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后,专家团队并未止步,而是继续探索。他们深入调研、反复试验,根据当地龙虾养殖实际情况,重新确立了三大田间试验和研究课题。一是稻虾共生系统水质调控技术;二是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硒源对小龙虾的影响以及不同药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三是开展田间试验和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小龙虾养殖密度与产量关系的对比试验研究,为农户确定科学的养殖密度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科技小院于今年初开始研究《特种水产(小龙虾)富硒养殖集成技术与标准》。以稻为基、以虾兴业,在科技小院的有力支撑下,永修县“稻虾连作”模式充分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目前,稻虾科技小院又将目光投向新领域,把稻虾连作与农文旅深度融合作为新的研究课题,精心打造田间地头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带。

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说:“要让游客在品尝美味龙虾的同时,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科技小院持续为永修县稻虾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幅“虾肥稻香”的致富新图景正缓缓展开,引领当地百姓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 曹国平 郑文斌)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