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一个困扰育龄期女性的便是子宫憩室。子宫憩室是指子宫壁上出现的一个小的凹陷或囊袋,多发生在子宫下段,常见于剖宫产术后,故也被称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
案例
38岁的刘女士近年饱受月经问题困扰,月经“超长待机”,持续十余天干净,辗转多地求医,也曾接受宫腔镜子宫憩室手术,效果甚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女士也面临着二胎久备不孕,为此甚是苦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女士找到了胡美霞主任医师。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医生经过细致的病史询问、查体及全面评估,为其制定了腹腔镜下子宫憩室折叠缝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第四天如期出院。当然,故事还没有结束,4个月后刘女士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她怀孕了,生命的孕育还在继续。
这虽然只是一个缩影,但子宫憩室确确实实成了众多女性备孕过程中的拦路虎。下面一起来揭秘子宫里的“小房间”。
01
剖宫产手术的相关因素:子宫切口位置不当、子宫切口缝合方法、剖宫产次数。
感染因素:分娩或术后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创面感染)可能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憩室风险。
解剖与结构异常:部分人群子宫肌层发育不良或排列紊乱,肌纤维弹性差,易在压力作用下膨出形成憩室。
全身状态:产后贫血、低蛋白血症、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子宫修复,增加憩室形成概率。
其他因素:子宫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后位子宫及胎儿体重较大。
02
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超过8天)、月经过多、非经期出血或性交后出血。
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痛、性交疼痛,可能与憩室压迫周围组织或引发炎症有关。
不孕与妊娠并发症:憩室可能改变子宫腔形态,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不孕、宫外孕或子宫破裂风险。
其他症状:排尿困难(较大憩室压迫膀胱)、腹部包块(憩室向外突出形成可触及肿块)、贫血(长期经血过多导致)。
03
妇科超声:简便、常用,可初步发现憩室。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憩室的大小、形态、位置,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子宫输卵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可进一步明确憩室的情况,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04
观察等待:无症状或无生育需求者,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憩室变化。
药物治疗:口服短效避孕药或雌孕激素,调节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同步脱落,改善月经淋漓不尽;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减少月经量,缓解经期延长和不规则出血,但不能彻底治愈憩室。
手术治疗:适用于有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有治疗需求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宫腔镜手术、腹腔镜(腹腔镜下折叠对接缝合法)、阴式手术或开腹憩室修补术等,目的是修复憩室,改善症状,降低妊娠风险。
如果出现月经异常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