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别硬扛!对号入座你的“晕”……

8月1日 09时 阅读 31422

头晕,太常见了!

几乎每个朋友都经历过

但别小看它,它可不是简单的

“没休息好”或“颈椎病犯了”

图片

它其实是身体里

一套精密的“平衡仪”出了问题

在给你拉警报呢

今天,咱就说说

啥时候该警惕,又该咋办

哪一款?

对号入座找对病因

图片

天旋地转(真性眩晕)


 感觉  房子/天花板旋转,自身不稳如坐海盗船,常伴恶心呕吐、冷汗。躺下、坐起、翻身易诱发。


 可能是  耳朵内平衡系统问题(最常见),或小脑/脑干问题。


 常见疾病  耳石症(一动就晕,几十秒)、前庭神经炎(晕吐严重,持续数日)、梅尼埃病(晕+耳鸣耳闷+听力波动)


图片

走路不稳(失衡)


 感觉  脚踩棉花、摇晃如醉酒,怕摔倒,坐卧时无症状。


可能是  腿脚感觉异常(如神经病变)、肌无力或小脑协调功能差。


 常见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帕金森病、小脑疾病、严重关节炎、老年性平衡功能下降。


图片

头昏脑涨(头昏)


 感觉  头重发蒙、不清醒、注意力涣散、乏力,无旋转感。


可能是  全身状态不佳。


 常见疾病  低血压(尤其体位性)、低血糖、贫血、疲劳、焦虑紧张、药物副作用。


图片

快要晕倒(晕厥前兆)


 感觉  眼前发黑、耳鸣、心慌、冷汗、濒临晕厥感,通常短暂可恢复。


可能是  大脑短暂供血/供氧不足。


 常见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严重低血糖、血管迷走性晕厥(疼痛/惊吓)


危险信号!

这些情况尽快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别耽搁

“天旋地转”或“晕得要命”时,还伴有:

👉说话不清了(像含着东西)

👉看东西重影了,模糊了

👉半边脸麻、半边手脚没力气或抬不起来

👉走路像醉汉,完全走不了直线

👉头痛得要炸了(尤其是后脑勺)

👉意识不清、叫不醒

👉摔倒受伤(特别是头、脖子)后出现的头晕

👉头晕得厉害,让你反复摔跤

这些情况也要重视

👉头晕反反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

👉头晕好几天了都不见好

👉头晕的时候耳朵嗡嗡响、发闷或者听力变差了

👉开始吃新药(尤其是降压药、精神类药物)后出现的头晕

👉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过,现在新发头晕


准备好!

这样就医更高效

图片

描述“晕”


类型(旋转?昏沉?不稳?快晕倒?)


诱发动作/情境(起床?转头?空腹?)


持续时间(秒?分?时?持续?)


伴随症状(恶心吐?耳鸣?心慌?麻木?)


缓解方式(不动?闭眼?)

图片


图片

整理健康信息


基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耳病、中风、焦虑等)


带上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含保健品)


生活习惯(烟酒、咖啡浓茶、睡眠、压力)

图片

带上既往检查报告


头颅CT/MRI、听力、心电图、血检(血常规、血糖血脂)等


超实用!

生活防晕小贴士

图片

发作时

立即坐下/躺下防摔;注视固定物体;避免突然转头/起身;呕吐严重时补充淡盐水。

图片

安全第一

未控制好头晕前,避免驾驶、登高、操作机械。

图片

规律生活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均衡饮食,足量饮水。

👉梅尼埃病需严格低盐。

👉限制浓茶、咖啡、可乐;戒烟限酒。

图片

适度锻炼

在安全前提下散步、太极、瑜伽,增强平衡和体质。

图片

放松心情

练习深呼吸、听轻音乐。

图片

居家安全

保持光线充足;清除地面杂物(电线、小地毯);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


别踩坑!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

头晕就是颈椎病/供血不足!

并不是!真正由颈椎病引起的严重眩晕极少,优先排查耳部问题或中风。

误区

长期依赖“止晕药”!

不可!药物(如敏使朗、眩晕停)仅临时缓解症状,不治本!长期服用延误诊治。

误区

忽视“头昏”或“快晕倒”!

不能忍忍算了!它们也可能提示心脏病、严重贫血、低血糖等,同样需就医!

误区

因各种原因拒绝头颅核磁共振(MRI)!

相信医生!若医生怀疑脑部问题(中风、肿瘤等),MRI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段,切勿耽误!

医生总结

头晕是警报,识别类型是关键

警惕危险信号,及时就医查原因

对因治疗是根本,生活调整助康复

避开误区少走弯路!

图片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和你的家人


科普专家

图片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