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应对: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

7月25日 11时 阅读 29341

新生儿期,大多数便血是因为牛奶蛋白过敏(CMPA)引起,牛奶蛋白过敏是一个较为常见且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图片

图片

什么是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

HOT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是指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酪蛋白或乳清蛋白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涉及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牛奶蛋白过敏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并不低,尤其是早产儿,其发病情况与足月儿有所不同。

图片

图片

临床表现

HOT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是非IgE介导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多以血便起病,也有呕吐、腹胀、腹泻等,IgE介导的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在新生儿期罕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

图片

图片

诊断方法

HOT

1. 询问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与牛奶摄入的关系等。


2. 体格检查:检查新生儿的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关注是否有异常体征。


3. 诊断试验:

诊断性回避试验:如果怀疑新生儿患有牛奶蛋白过敏,会让宝宝回避牛奶蛋白一段时间,观察症状是否改善。如果症状消失,再次引入牛奶蛋白,若症状再次出现,可辅助诊断。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对于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可考虑进行,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常规用于新生儿,尤其避免用于基础状态差的新生儿和肠道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


腹部影像学检查:腹部立卧位片和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辅助,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鉴别。

治疗及预防措施

 01 

  治疗

回避牛奶蛋白:这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要严格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并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可选择无敏氨基酸配方(AAF)或深度水解配方(eHF)喂养。对于配方喂养的宝宝,推荐采用AAF或eHF喂养。


对症治疗:在回避牛奶蛋白的同时,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如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02 

  预防

母乳喂养:尽量进行母乳喂养,避免生后早期引入含牛奶配方,可降低牛奶蛋白过敏风险。


合理添加辅食:辅食添加的时间应在4—6个月,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添加辅食时要一种一种地添加,每种食物添加3天左右没有过敏反应再添加另一种。


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新生儿:家长应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及时就医。在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注意

1. 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不要自行给新生儿更换奶粉或添加辅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对于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家长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如果有便血,伴有腹胀、哭吵不安、精神反应差、拒奶等不适,需排外他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