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从“坎坷”到“畅通”,一座连心桥的蜕变

7月16日 15时 阅读 31270

“你看这钢筋扎得多规整,桥面马上就能浇筑了,再过一个月,咱过桥就不用再绕远路啦!”7月14日,永修县九合乡河头村村民淦作桂站在河头桥施工现场外围,望着忙碌的工人,难掩心中的期待。

这座曾困扰村民多年的“坎坷桥”,目前正处于紧张施工中,在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下,各项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即将以崭新面貌迎接乡亲们。

河头桥建于2010年,已默默运行15年,长度106米,是连接河头村与红光村的唯一通道,日均通行村民、农用车近800人次。然而,岁月的侵蚀让这座桥逐渐“衰老”:桥面龟裂、坑洼遍布,最深处积水可达10厘米;两侧栏杆水泥破损断裂,多处出现30厘米以上的缺口,成了村民心里的“堵点”。

“下雨天骑电动车过桥,轮子卡进坑里摔过两次,两边的栏杆也是破了好几段,路过都胆战心惊的。”村民淦家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困扰,也成了人大代表记挂在心的民生事。

今年年初,永修县、乡人大代表梁八生带着河头村村民的热切期盼,在该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郑重提交了《关于重修九合乡河头桥的建议》。令人振奋的是,这项聚焦民生痛点的建议很快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年度重点代表建议并牵头成立督办组,全程跟踪推动落实。

“群众的急难愁盼写在纸上,更要落在地上。”梁八生说,提交建议后,永修县人大督办组多次带着他和交通部门负责人深入实地调研,迅速形成了具体推进方案,让村民们看到了新桥的曙光。

在永修县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督办下,项目推进效率显著提升。5月初,117万元修复资金迅速整合到位,项目正式立项。施工准备阶段,九合乡人大主动衔接县人大督办组,成立由县乡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专班,从施工队伍资质审核到材料进场验收,提前介入、严格把关,为工程筑牢“质量防线”。

为确保工程质量,监督专班每周固定开展“工地问诊”:检查钢筋质量是否达标、护栏钢材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作为监督专班成员,梁八生深知责任重大。“作为建议提出者,我更要盯着每一个细节,不辜负群众和组织的信任。”

施工现场,20余名工人分两组紧张作业:一组忙着铺设钢筋网,钢筋纵横交错如坚实骨架;一组进行护栏等预埋件安装,精准定位为安全护航。机器轰鸣声中,新桥的轮廓愈发清晰。

“目前,工程已完成前期清表和基础加固,正在铺装新桥面,更换安全护栏。项目进展非常顺利,预计9月初即可竣工通车。”施工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的全程关注,让施工队更有干劲和责任感。

此次修复工程主要包括重新浇筑桥面沥青混凝土、更换伸缩缝、重修桥梁护栏,对桥梁进行结构性修复,全方位提升桥梁的安全性和通行性。

“项目没结束,监督不缺位。”九合乡人大主席表示,接下来将配合县人大督办组持续跟踪工程进度,组织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工程监督,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交付。

“桥修好了,不仅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村里的农产品运输出去也更快速了,这桥修的是路,连的是心。”河头村党支部负责人淦作仪看着逐渐完工的桥,眼里满是憧憬。

在人大代表的全程护航下,这座承载着民生期盼的桥,正从“坎坷路”加速变身为“连心桥”,人大代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以代表建议的赤诚本色,人大监督的民生底色,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成色,共同描绘出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通讯员 范强 郑文斌)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