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肇勋(1900-1926年),字永青,号克尧,武宁县横路乡丰良村人。少年时,先后就读于本县船滩镇辽田私塾、县升仁师范讲习所和湖北汉口三育中学。学业成绩优良,颇受老师青睐,能书画,善国术,爱好体育运动,尤其擅长足球和撑杆跳高。在汉口求学期间,他每每来函家乡,倡导男女平等,革除封建陋习,妇女要剪发、放足。
1922年秋,他自武汉三育中学毕业,即回乡自费创办“宏文国民小学”。大力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劝导村民送女童上学求知,学校要师生平等,禁止打骂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他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倡导新的教学方法,由教贤文幼学,四书五经改为教国语、算学、图画、体育。还教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等革命歌曲,教学生打洋鼓,吹洋号,学校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学生及其家长亦欢欣雀跃,一个三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一时间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923年秋,他由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洪宏义(后选为省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他由赵醒侬(中共江西党组织创始人)和邓鹤鸣(中共党员)保荐投考广东黄埔军官学校,为第一期学生第五队学员。毕业后任军校入伍生排长、副连长等职。其间,他曾随部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斗,立有战功。
1926年秋,熊肇勋与王尔琢(中共党员)派至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当时共派员四十人,王尔琢任组长,熊肇勋为副组长。两人分派在该军第九师第26团,王任党代表,熊任团长。部队从广东出发北伐,一路上经过多次战斗,熊肇勋与王尔琢率所部冲锋陷阵,连获胜利,两人也结下深厚的友谊。1926年10月下旬,部队到达江西高安灰埠里村,与北洋军阀孙传芳所部遭遇。作战条件对北伐军十分不利,一是敌方是坐兵,地势情况熟悉;而北伐军则是行兵,情况不明,地形不熟。二是因为夜战加上大雨滂沱。一条大港横在26团官兵的前面,团长熊肇勋身先士卒,用一根长竹竿,插在河港中间撑越而过。士兵一见团长如此,纷纷涉水过港,向敌阵发起猛烈冲锋并夺得数门土炮。但是,熊肇勋却不幸牺牲,年仅26岁。
( 作者单位:九江市博物馆)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