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啦!希望大家放松身心,愉快疗养!”近日,位于八里湖新区的九江市总工会门口热闹非凡,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新就业群体和新社会组织的100名劳动者踏上了为期5天的职工疗养之旅。这是市总工会今年分批次组织3000名基层一线职工疗休养,为职工办实事的活动之一。近年来,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增添发展动力;推动职工维权服务,当好广大职工的“娘家人”;建强职工活动阵地,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一系列关心关爱职工的务实举措,极大激发了广大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助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增添了新干劲,注入了新动能。
深化队伍建设改革
培养大国工匠人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连续三年将“产改”工作写入市委年度工作要点和市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计划,出台了《九江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九江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主导、部门主抓、职院主训、企业主体”的工作格局。
市总工会作为产业工人的“娘家”,在持续深化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探索出具有九江特色的企业产改“一二八模式”,并打造“1+3+N”三级培训平台,高标准建成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工匠学院)14家,全市实现136家国有企业“产改”全覆盖,不断激发改革活力。市总工会聚焦全市制造业攻坚“9610”工程,已连续三年开展全市“天工杯”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每年带动岗位练兵11万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广大职工的劳动技能。同时大力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服务,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培养了一批企业实用的大国工匠人才。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前不久,全国总工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市总工会的《拓展“一函两书”工作模式 有效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入选其中。
据悉,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存在的问题,市总工会充分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提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实效。目前全市共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16件,法律监督力度明显提升。为助力九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总工会主动作为,积极为小微企业工会注入源头活水,通过返还其上缴的工会经费,直接减轻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工会组织正常运转。近年已累计全额返还840家小微企业的工会经费,金额达1170万元,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一线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
建好阵地强化服务
关心关爱温暖人心
炎炎夏日,走进市总工会一楼的职工图书馆,前来看书、纳凉休息的职工络绎不绝。“这里既凉爽又安静,还有免费的茶水,工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休息场地。”一家企业的女职工熊燕这样说道。
市总工会始终把持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服务功能作为关心基层一线职工的暖心事办实、办好,提升广大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实施九江市基层工会职工活动服务阵地建设三年行动(2024-2026年),投入3000万元对县区和园区“职工之家”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深化基层工会组织“六有六规范”建设,选树省级示范点65家、市级示范点67家。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14家、幸福企业(园区)42家。近年来,市总工会还做实工会“四送”“携手小康”等特色服务,近三年累计发放送温暖、送清凉款物3463.49万元;发放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资金880.55万元;为22676名女职工提供免费“两癌”筛查;为10889名乡村教师提供健康体检;帮扶4795户工会系统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如期实现解困脱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10.98万元,建成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824家,直接服务人数达30余万人次。
(陶 辉 董苗苗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商 乐)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