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余平在返回站点途中遇到车辆起火险情,挺身而出、灭火挽损;外卖员旦超林在送餐路上捡到装有3000元现金及证件的钱包,原封不动归还;今年高考期间,万顺叫车九江分公司爱心送考队再次出发,为高考考生免费提供送考服务,这是该公司连续开展爱心送考活动的第6年,累计送考1000余人次……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近年来,九江结合新就业群体的实际,突出党建引领,推动“红色蒲公英”驿站提能升级,引导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加入“红色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凝聚起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新就业群体如同朵朵“红色蒲公英”散播在各个角落,汇聚起城市治理的“新”力量,九江“红色蒲公英”品牌也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政策工具。
6月27日,浔阳区京东快递负责人陈星从浔阳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这意味着陈星向党组织又靠近了一步。“我是去年递交的申请书,这次能参加培训,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陈星说,党组织的温暖随着九江各地的“红色蒲公英”驿站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新就业群体中的青年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了自己入党的决心。
陈星所说的“温暖”,外卖员万颂伟感同身受。“我每天至少跑30次,以前都是倚靠着电动车吃饭和休息,自从附近建了‘红色蒲公英’驿站,跑累了可以过来歇歇脚,还可以热饭、给手机充电。特别下雨下雪时,那种‘有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近年来,针对新就业群体“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实际困难,九江整合多方资源,对全市新业态末端网点站点和新就业群体工作场所进行“撤改建”,探索综合站和专业站,优化183家“红色蒲公英”驿站,服务全市6.4万新就业群体。
不仅是本地人,外地新就业群体也对九江的“红色蒲公英”品牌赞不绝口。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蒋德海跑了20多年的车,说起湖口县马影镇海山停车场的“红色蒲公英·司机之家”,他竖起了大拇指,“在这休息有‘家’的感觉,这里给我们司机提供的服务在全国各地都很少见。”
除了有优秀的“红色蒲公英”驿站硬件条件,还能解决困难。在濂溪区,为了避免外卖员因“门难进”产生的订单超时投诉,濂溪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在濂溪区“红色蒲公英”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召开“濂新会”,邀请快递员、外卖员参会,围绕“怎么更好地送外卖、送快递进小区”进行讨论。“因为人车分流的问题,我们骑车进小区就得进地库,地库信号弱,很影响我们的工作。”快递员程浩说,“濂新会”召开后,“骑手地图”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开展深化“红色蒲公英”五项提升行动,推动机制运转、驿站体系、归属认同、数智融合、治理效能全方位提升。“我们的目的是让新就业群体通过‘红色蒲公英’找到‘家’的归属,有效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小军说。
“红色蒲公英”成了九江新就业群体的暖心之家,九江也尝试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职业优势,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治理“大圈子”。通过广泛设置“专职网格员”“流动楼栋长”“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公益岗位,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网格,激发治理活力,实现“管理变量”转为“治理增量”。目前,九江根据不同职业特点,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先锋骑手”“党员红旗车”等“红色蒲公英”志愿队812支、吸收队员1.98万名,先后协助处置突发事件197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940多个,先后动员组织社区巡防、环境整治等活动1.6万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超67万小时。
在九江,新就业群体正通过“红色蒲公英”品牌,汇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治理力量,映衬着九江的温暖。
(九江日报记者 张 雷 江晓坚 桂训炜)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