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佑,男,1934年11月出生于江西进贤,1951年5月参军,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1953年9月入党,1960年开始,到酒泉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工作17年,197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九江石化,几十年来一直在企业从事党务工作,1994年退休,现担任九江市浔阳区战旗红老兵志愿服务宣讲团荣誉团长,曾与雷锋是战友、好朋友。自1988年至今,他一直坚持宣讲雷锋故事,传扬雷锋精神,应邀演讲400余场次。先后获“中国石化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感动九江网络十大人物”“九江市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第八届九江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群英会上识英雄 结识雷锋成知己
20世纪60年代初,周天佑在沈阳部队服役,与雷锋相识。两人同属一个军区部队,共同话语比较多,一来二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为机关干部和战士作的一场报告会上,雷锋那朴素的话语,质朴的感情,那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对旧社会对阶级敌人彻底的恨、那种忠于党忠于革命,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也在周天佑心中种下了奉献的种子。
因为工作需要,周天佑被调到其他部门,由于保密的原因,他来不及也不能向雷锋作任何形式上的告别,就悄悄地离开了辽宁抚顺。直到1963年3月5日,周天佑才知道雷锋已经牺牲。痛失好朋友、好战友的周天佑当即向领导请了假,专程前往抚顺凭吊雷锋,站在“雷锋墓”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返回西北后,他根据自己与雷锋交往的亲身经历,向战友宣传介绍雷锋的先进事迹,并编写了快板小书《大方与“小气”》歌颂雷锋,以此寄托哀思。
青春热血铸英雄 隐秘奉献终无悔
1950年,年仅16岁的周天佑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入伍。1951年5月,他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滚滚洪流。在战场上,他目睹了无数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壮举,这些场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一生坚守的信念。
1960年,周天佑转战酒泉,参与到国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中。从中国试射第一枚导弹开始,到把卫星送上天,他在茫茫大戈壁,整整奋斗了17个春秋。“试验基地”工作环境极端艰苦,当时周天佑负责研究“火箭推进剂”专业,长期处于高原环境下且接触有毒燃料,他患上了“高原性神经紊乱症”,严重时甚至难以正常进食。每当他感觉难以坚持时,是战友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格言,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周天佑把人生的大半青春都献给了这段漫长的艰苦岁月,但他无怨无悔,因为自己为民族复兴的强国、强军梦尽了一点应尽的职责。
三十五年如一日 耄耋之年仍宣讲
1976年,周天佑从部队转业来到九江石化,继续在企业中从事党务工作。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不畏严寒酷暑,确保了基建物资的供应不间断,为企业的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回到江西,或是退休在家,周天佑总是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教育子女与家人。自1988年起,周天佑就一直坚持宣讲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退休后,周天佑更是将自己与雷锋相处时的亲身感悟和雷锋事迹的点点滴滴,进行系统的整理,并结合当前时代精神的实际,在群众中广泛传播,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2011年,濂溪区匡庐小学打造雷锋主题馆。周天佑拿出自己收藏的雷锋资料、道具、书画和自费购买的书籍、照片等无偿捐赠给主题馆,义务为馆里作宣讲报告。退休至今,他先后应邀到中国石化系统及九江市和江西省各地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报告、讲座达四百余场次。
2021年,87岁高龄的周天佑积极参与组建浔阳战旗红老兵志愿服务宣讲团并担任荣誉团长,和荣立战功的老兵们一起,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分享他们的烽火岁月,用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相关事迹多次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西省电视台、九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七十年的针线包 七十年的初心坚守
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周天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班长交给他一个针线包,告诉他:“衣服破了要自己缝,要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就是这个小小的礼物,让当时年仅19岁的周天佑牢牢记住了这份初心,见证了他70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忠诚。70年来,无论是在部队、企业还是退休在家,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子女与家人,将党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还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周天佑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许多听过他宣讲的年轻人,都表示要向周老学习,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周天佑同志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事业敬业,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新时代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的故事会在校园里一直传颂,他的精神会在青年中一直传承。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