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打造崇德向善之城
——三论九江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九江日报评论员
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九江,在新时代的奋进中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九江醇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追求的深度交融。
打造崇德向善之城,古代贤达的品德风范是精神滋养。
在九江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的嘉言懿行如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与传统美德流传至今,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陶母岳母训儿励子的大贤懿德到“义门陈”忠义孝悌的家风传承;从陶渊明“芳菊开林耀”的气节,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崇德向善”的文明气息从古到今始终浸润着这座城市,尽展“以德化民”的豪迈,成为历代九江人修身养性的典范。先贤的品德风范早已在九江的山水间氤氲沉淀,化作城市的精神基因。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崇德传统、醇厚的家国情怀造就了九江的人文风骨,融入了九江的文明建设之源,凝聚成了九江人民崇德向善的根源性力量。
历史之韵,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历久弥香。在文明创建的征程中,九江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白鹿洞书院古建筑群、周敦颐纪念馆活化为“国学大讲堂”……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道德的力量源源不断滋养文明的底蕴。如,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与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着先贤们的智慧与品德;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历史经典,为市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汲取其中蕴含的道德养分,使九江的历史文化基因得以代代传承,为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市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崇德向善之城,当代道德模范的品德风范是引领。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滋养,社会的文明少不了道德模范的引领。九江全面挖掘选树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表彰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浓墨重彩地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让好人之德扎根九江,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绽放出“德耀九江”的文明之美,构筑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虽凡夫俗子,皆可为贤”。近年来,九江市共涌现出“中国好人”58名,“江西好人”131名,“九江好人”247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8人次,江西省道德模范13名,九江市道德模范140名;1户当选全国文明家庭、2户当选江西省文明家庭;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15名;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引领着全市人民向上向善。
打造崇德向善之城,社会层面的文明实践是关键。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九江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个实践中心、216个实践所、2240个实践站相继建成,并延伸拓展出7011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广场)。这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重要平台,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5万场、结对共建活动超1.7万场次,惠及群众超1500万人。
九江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平台作用,擦亮“文明底色”,在点滴中涵养,在时光中沉淀。如今,6217支志愿服务队、70.72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用爱心和奉献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浔城志警的“红马甲”在校门口撑起“平安伞”,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九江供电的“小红帽”用心点亮万家灯火,传递光明与温暖;“红色蒲公英”穿梭于大街小巷,播撒文明的种子。文明实践,不仅升华了市民的行为修养,更为这座城市矗立起一座熠熠生辉的向善向上精神地标。
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承古纳新,生生不息。
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九江市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公共场所,人们文明出行、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在工作岗位上,大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已成为九江人的习惯。无论是在商场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邻里之间的日常交往,随处都能听到“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志愿服务在九江更是蔚然成风,无数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着文明的理念,为九江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九江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的是温暖与和谐的气息,是往来间尊重与理解的和谐交响。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贤达和当代身边榜样的道德风范,汇聚成了我们崇德向善的力量。道德之光闪耀,映照着我们脚下这座城市的当下和未来。
站在新起点上,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道德为笔,以善行为墨,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城市篇章,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文明的征途上永不止步,成为道德文明高地,让文明之花在九江大地常开长盛。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