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有声 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10:14 阅读 29270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九江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目标任务,以系统思维创新监督机制,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从“集中视察”转变为“全程跟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落地有声,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浔城大地可触可感。

  今年初,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2025年九江市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正式出炉。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迅速组建专项监督组,对项目实施全周期跟踪督导,及时破解堵点难点,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其中,包含子项——南湖公园和浔南森林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在内的中心城区公园建设项目作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备受瞩目,而南湖公园的改造建设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南湖公园始建于1957年,坐落于南门湖畔,是九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公园,也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公园。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生态禀赋,南湖公园素有“浔阳明珠”“南湖之眼”美誉,长期以来是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公园在海绵设施、功能配套、景观设计等方面逐渐显露出短板:海绵化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老化、绿化景观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作为今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中心城区公园建设项目南湖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引,围绕健全地下管网、置入海绵设施、优化三大入口、打通山脊临湖界面、提升整体景观五大核心策略,致力于将南湖公园升级成为集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公园。

  为确保这一重大民生项目落地落实,中心城区公园建设项目一经票决确定,市人大常委会即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导,努力推动该项目高质量、管长远、得民心。据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和市政公用设施管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坚持“内外兼修”,不仅对公园道路、广场、绿地进行全面升级,完善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基础配套,拓展居民活动空间,还通过铺设透水铺装、健全地下管网和置入海绵设施等,显著提升公园排水防涝能力,让城市“会呼吸”,让生态更宜居。

  4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监督组在南湖公园实地察看该项目进度,详细了解建设规划、施工工期等情况。监督组指出,中心城区公园建设项目是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相关责任部门和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布局,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不断优化提升项目建设质量,让民生工程成为老百姓期盼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在人大全程监督与多方协同推进下,近日,历时5个月的南湖公园改造工程高效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五一”假期,焕然一新的南湖公园内游人如织,整洁的步道、葱郁的绿植、完善的设施,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健身器材比以前多了,绿化也更漂亮!我每天都来晨练,特别舒心!”南湖公园的“常客”王先生对公园“蝶变”赞不绝口。

  南湖公园改造项目作为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创新民生监督模式的生动实践,不仅“重塑”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更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监督实效,以更实举措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绘就浔城幸福生活新图景。

(九江日报记者 黄梦如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