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照进企业心田,以审判之力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郑红葛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5月13日 16时 阅读 3116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近日,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郑红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两级法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职能,聚焦企业司法需求,在司法审判、执行保障、诉源治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安全感、信任感,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司法服务质效

郑红葛表示,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紧扣《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九江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司法服务对标提升行动,全面推出“柔性司法·法润九江”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市法院党组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并全面推开“优化营商环境20条”举措,从立案、审判、执行到破产清算,全链条发力、全流程提效。

为回应市场主体司法需求,全市两级法院设立涉企解纷“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先立案后缴费”,实现企业“少跑路、快办事”。数据显示,全市法院平均办案周期压缩至43.13天,速裁案件仅需8.75天,大幅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时间成本。

加强产权保护,精准护航企业发展

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的压舱石。郑红葛指出,全市法院坚决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财产安全与发展权益。2023年以来,共审结涉企商事案件1.5万余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059件,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7件,有效打击恶意侵权、盗版仿冒等不法行为。

特别是围绕九江萍钢、庐山云雾茶、彭泽鲫等本地品牌,市法院积极构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推进“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协作模式,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提升执行质效,兑现胜诉“真金白银”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郑红葛介绍,市法院大力开展“赣鄱利剑”“亮剑拒执”等专项执行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动执行,加大对拒不履行判决、规避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拘传、拘留被执行人262人,执行到位金额约6.7亿元,移送涉嫌拒执犯罪案件62件,立案19件,有效打出了声势、形成了震慑。

针对企业“胜诉难兑现”问题,法院不断完善执行流程,优化执行查控、案款发放、终本管理等关键环节,推动“快执+善执”融合,最大限度兑现企业胜诉权益。

强化破产审判,助力市场资源重组

郑红葛强调,破产审判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方式。市法院推动成立全省首个破产事务集约办理中心,与市商务、发改、国资等部门建立破产联席会议机制,有效解决“无产可破”困境。

针对重大破产积案,市法院已成立“院领导包案+专班推进”机制,实行“一案一策”,加速资源盘活和资产流通,为城市更新和企业腾笼换鸟提供司法保障。

深化普法宣传,提升市场主体感知度

为提升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和“知晓度”,市法院常态化开展“院长接待日”“法官进园区”等活动,邀请企业家代表参观座谈,推动涉企纠纷走“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同时,通过组织普法讲座、发布典型案例,打造“法润九江”营商环境法治宣传矩阵。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企业担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郑红葛表示,全市法院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升级,努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维权更顺畅、预期更可控的司法服务体系,为建设“三个区域中心”、打造“一个美好家园”提供坚强司法支撑。

(九江日报记者 赵岑雨)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