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江学院到北大,他把 “不可能” 写成了青春答案

5月12日 10时 阅读 31753

  “这太不真实了,我是在做梦吗?”4月9日下午,来自研招网的一条通知,让九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吕善港陷入了狂喜与难以置信之中——他被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拟录取。这位大学期间“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用坚持与努力,书写了一段平凡却非凡的青春传奇,也成为九江学院育人成果的生动缩影。

  心怀梦想,坚定启航

  对于吕善港来说,北大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进入九江学院后,他便坚定了未来考研的想法,渴望向着更高的学术殿堂迈进。在面临择校与专业抉择时,一名双非院校学长成功上岸北大的案例,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毅然选择了北大和那位学长相同的专业,从此踏上了充满挑战的逐梦之旅。

  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选择攻读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的研究生,源于他对知识的热爱与探索。大二下学期的电工电子课程,激发了他对半导体方向的浓厚兴趣。尽管跨专业、考名校的决定,在他人眼中近乎“异想天开”,但吕善港却在心里暗暗发誓,要用行动打破偏见,证明自己的潜力。备考期间,他只将这个决定告知了家人,甚至做好了迎接失败、二战北大的准备。“我要上北大!”这份倔强与不服输的劲儿,成为了他前行的动力。

  全力备考,跨越艰难险阻

  2024年暑假,吕善港正式开启考研之旅。跨考的难度,让他明白自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备考期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反复研读,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他报了专业培训班,紧跟老师节奏学习;每堂课结束后,他都会把重要内容截图留存,晚上再反复回看。

  对于英语和政治,他采用循序渐进的复习策略。英语坚持每天复习三句长难句,通过反复口语练习和试卷练习稳步提升;政治则在十一月份集中攻坚。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将复杂的学习任务细化,按计划逐步完成。

  然而,备考之路充满艰辛。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巨大的压力,让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时常袭来。成绩刚公布时,他甚至做好了二战的准备,直到得知英语和政治单科线降低,才重新燃起希望。进入复试后,面对未知的考试范围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他迅速调整心态,搜集信息,练习口语,进行复试模拟。最终,他以笔试成绩排名第2,复试成绩排名第4,综合成绩排名第4的优异表现,成功被北大录取。

  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在追梦的路上,吕善港并非孤军奋战。家人的支持、老师的理解、同学的陪伴,都是他前行的力量。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给予他无尽的关爱与支持;论文指导老师管晋钊在复试关键时期,鼓励他以考试和复习为重;理学院的娄原铮学长不断给他鼓励,提供备考信息;室友在他压力大时,陪他打球解压。这些温暖,陪伴他度过了考研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从在空白试卷上写下誓言的少年,到成功上岸北大的研究生,吕善港用行动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九江学院学子勇于追梦、敢于突破的生动写照。对于未来,吕善港说:“进入北大后,我会夯实专业基础,研读论文,跟着导师做项目,未来可能会选择读博或出国深造,职业发展上则希望进入国内顶尖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他的经历,激励着每一名九江学院学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罗雨佳  九江日报记者  余超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