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成功开展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肺活检术

5月7日 15时 阅读 29876

近日,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完成了院内首例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肺活检术,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为肺外周病变等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病例分享

家住湖北省黄梅县76岁的王大爷(化名),反复咳嗽、咳痰、胸闷伴间断低热3月余。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斑片实变影,肺内可见气液平面,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疗效不佳。随后,王大爷辗转至某三甲医院就诊,行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送检,未发现特殊感染性病原体,刷检也未见肿瘤细胞。之后又行经皮肺穿刺引流出脓性分泌物送检,同样未有阳性发现。尽管经过多种强效抗生素治疗,王大爷症状仍持续加重,诊断一直未能明确,这给他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负担。为明确诊断,王大爷来到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治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医疗团队集体讨论后,考虑患者可能患有肺炎性肺癌,这种类型的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肺炎,容易误诊,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由于患者病灶位置偏曲,取材难度大,常规支气管镜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低且风险高。为准确到达目标病灶并精准取材,医疗团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在全麻硬质气管镜下行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肺活检术(R-EBUS-TBLB)。

图片

欧阳长法副主任医师在操作中

在麻醉科、腔镜室的精心协助下,欧阳长法副主任医师和刘治主治医师默契配合,为患者实施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术中通过径向超声引导,准确定位靶目标并精确取材,取得标本后,立即进行床旁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考虑恶性肿瘤病变。同时获取足够的活检组织送病理及肿瘤基因检测,最终病理回报:黏液腺癌。为患者下一步制定合理的抗肿瘤方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图片

R-EBUS图像

图片

C-ROSE镜下

健康科普

什么是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TBLB?

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术(R-EBUS-TBLB)是一种先进的呼吸内镜技术。它通过在支气管镜前端安装微型径向超声探头,实时扫描肺部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肺活检。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在较大直径支气管活检的限制,能够到达第六、七级甚至更远端的支气管,直接探及肺外周病灶,大大提高了肺部病变的诊断率。

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优点:

1.诊断精准性:超声小探头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肺部和支气管的病变情况,例如肿瘤、感染等。这有助于制定更准确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2.检查微创性:相比传统的诊断方法,超声小探头检查避免了手术切口,减少了病人的不适和出血风险。患者只需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检查,就能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3.功能多样性:常规支气管镜结合超声小探头检查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影像信息,还指导标本的采集。医生可以将采集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疾病,辅助治疗决策。

4.应用广泛性:可应用于各种性质不明的肺外周病变的诊断,包括肺癌、肺炎、肺结核等。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并被广泛认可为呼吸内科的重要工具。

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TBLB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技术,为肺部病变的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是呼吸内科医生手中的一把“利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省市共建医学学科,也是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评审达标单位。近年来,该科室始终致力于通过微创技术为肺部疾病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案,不断提升呼吸学科疑难病症及危重症的临床诊疗服务能力。

目前,科室已成熟开展: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经支气管镜腔内超声纵隔淋巴结组织活检术(EBUS-TBNB)、大气道肿瘤切除及消融术、支气管粘膜刷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肺活检术、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支气管镜下各种异物取出、微波、冷冻、圈套器套扎、氩气刀治疗(APC)、气管支架置入术等多项技术。

(来源: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