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钟山的文化雅集到鄱阳湖畔的星空露营,再到非遗市集的烟火气,湖口县以“文旅+”多元融合模式,注重内容、形式和场景创新,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文旅活动让假日经济持续升温,交出了一份“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精彩答卷。据悉,今年“五一”假期该县共接待游客35.8万人次,带动消费2.78亿元。
文化IP“活”起来 假日旅游更有味
湖口县深挖文化资源,推动静态景点向动态体验转型。在石钟山景区,“风雅游园会”主题活动通过拓印《石钟山记》、金星砚制作等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青阳腔、弹腔戏等非遗展演场场爆满,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没想到除了观赏非遗表演,还能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来自上饶的游客陈雅敏赞叹道。常态化开展的“非遗进景区”活动,既丰富了游客体验,也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在鄱阳湖大市场中心广场,“戏曲进社区”专场演出精彩纷呈,戏曲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将经典黄梅戏剧目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文旅产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丰富的文娱活动、多样化文化体验能有效提升游客的获得感。
近年来,湖口县紧盯旅游消费市场,抓住假日经济发展机遇,精心设计“江湖情”“文化味”“生态风”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唱响“湖口文旅”旅游品牌。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深度挖掘湖口文化元素,坚持“以节为媒”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以节庆活动为载体,让游客处处感受到当地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
生态颜值“变”产值 微度假成主流
顺应“轻旅行、深体验”的市场需求,湖口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中国·江豚湾景区推出的“潮玩五一”主题活动成为假日亮点。大学生草地音乐节、星空露营等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夜幕下,非遗打铁花、风火轮等表演轮番上演,游客们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品尝地道美食,享受视听与味觉的双重盛宴。统计显示,短途乡村游、户外露营等“微度假”产品成为本地游客首选。
当前,湖口县文旅市场正呈现出文化体验从“观赏式”转向“参与式”,客源结构从“过境游”转向“过夜游”,消费场景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转变。同时,湖口县在已建成的诸多文化景观项目基础上,加快推动石钟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口段)、国家级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石钟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江豚湾4A级景区以及流芳豆文化产业园3A级景区创建的步伐,全力打造山水游、研学游、亲子游、红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服务升级“留”人心 软实力赢得回头客
“五一”期间,漫步在湖口县各景区,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各景区均以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游客。为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玩得安心、舒心,湖口县多部门联动发力:交通运输部门优化公交线路,实现景区无缝衔接;各景点全面排查游乐设施和消防设备;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餐饮安全监管,全力营造安全、舒适、有序的旅游环境;各景区通过设置提示牌、志愿者引导等形式,向广大游客宣传文明旅游、安全旅游,各景区游客秩序井然,大家用文明绘就假日最美风景线。
近年来,湖口县不断推动假日旅游管理,形成了一套高效可靠应对客流高峰的工作方法,假日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安全是假日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口县旅游部门和各旅游景点用好“最大承载量”这一“调控器”,保障景区游客不“超载”,确保游客的出行体验和出游安全。今年“五一”假期,游客量不断攀升,因前期准备工作充足,旅游服务保障跟得上,全县旅游秩序井然,游客满意度提升。
(吴江 刘可 本报记者 朱曦薇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