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这些养生要点,建议人手一份!

5月5日 14时 阅读 31725

image.png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随着暮春渐远,夏意悄然而至,天地之间渐次染上蓬勃之气。立夏为夏之始,春日的温润渐渐退去,炎阳的光芒开始主宰昼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万物争荣,草木葱茏,田畴染绿,正是“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的时节。

1.生活起居——充分休息睡眠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立夏后,昼长夜短,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们要顺应气候,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image.png

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

2.注意饮食——省苦增辛补肺气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image.png

立夏节气,浙江、湖南等地有“立夏饭”“立夏蛋”的传统,寓意防暑祛疰、强身健体。民间还有“尝三新”的习俗——尝樱桃、青梅、新麦,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寄托对新季丰收的期待。

在中医理论中,夏季属火,苦味食物会助心气而抑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损伤肺气。夏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心益脾、清淡饮食”的原则,以顺应天时、调和脏腑功能。特别是肺气虚的人可以多食辛,生姜为辛味之一,尤宜夏季食用。

此外,立夏时节切忌过早过量食用生冷,以防损伤阳气,尽量温食,顾护脾阳,有利于脾之运化。

3.立夏着装——避免着凉要保暖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要注意衣被的添加,不可过早去掉保暖措施,否则极易受凉感冒。

image.png

清晨与夜晚时分,应当衣着外套,夜晚睡眠时应盖薄被,并关好门窗。

日间气温升高,也不可贪图过分凉快而猛吹空调或风扇,否则极易招来热感冒。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4.适宜运动——合理运动不过量

夏时节,气温渐高,阳气外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增多。夏季心气易耗,若运动不当,尤易损伤心阴。

image.png

运动调养应遵循“动而不燥,静以养神”的原则,注重缓和、柔缓,防止大汗淋漓、阳气耗伤。

在运动选择上,宜采用低强度、节律性强的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瑜伽等,既能助阳通络、调畅气血,又不致耗伤心阴。

锻炼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清晨锻炼不宜过早,以防清晨湿气未散、寒邪侵体。

5.立夏情志——调养身心不急躁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易出现心悸汗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睡眠欠安等心火偏亢、心神受扰的症状。

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往往容易在这时节因情绪波动或睡眠不足而诱发。

因此,立夏养心宜安神怡情,宽心境而戒怒戒躁,清心除烦。

image.png

可常到户外走走,远观清秀山水,近闻花香鸟语,使心旷神怡;或是通过阅读、书画、弈棋等,使心志安闲,阳气归于本位。

生活小诀窍:立夏保健穴位

立夏到来,我们可辅以简单的穴位按摩,以提升气血运行、安抚心神。推荐常用五穴:

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神门:清心安神,助眠

足三里:健脾和胃,补气升阳

丰隆:化痰降浊,清利头目

三阴交:调理脾肾,养血安神

每日早晚各按压一次,每穴按揉1–2分钟,可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放松与调神效果。


编辑:毕典夫

责编:吕亦凡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