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推出“心灵手巧·温暖传递”手工艺品认领活动,通过公开展示住院患者创作的绘画、编织及陶艺作品,构建医患社互动平台。公众可通过手写鼓励卡、拍摄认领互动影像来完成作品认领,所有祝福卡片实时反馈至创作者,既提升患者自我价值感,又推动社会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的认知偏见。
空间焕新升级,构建疗愈与对话的桥梁
为深化医疗空间人文关怀,医院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和物理诊疗中心等区域设置艺术展柜,采用环形暖光照明系统与模块化展陈架构相融合的设计方案,系统性呈现精神心理患者在艺术治疗过程中创作的布艺编织、陶艺及绘画等作品,实现传统诊疗空间向沉浸式疗愈场域的转型。公开展示让患者从“被治疗者”转变为“创作者”,有效重构患者的社会角色。一名抑郁症患者看到自己编织的花篮被贴上“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标签时,激动地表示:“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能给予他人力量。”
流程体系再造,构建“双向治愈”生态链
由医院康复科、睡眠科、心身医学科联合开具“艺术治疗”处方,将再生材料创作纳入团体治疗标准流程,引导患者对旧纺织品、坚果壳等再生环保材料进行艺术重构,通过物质转化隐喻生命修复过程。每件作品标注“心灵ID”,实现匿名叙事和情感交互。作品展示后,认领者手写鼓励卡留言祝福,与作品合影上传医院“温暖记忆墙”,鼓励卡反馈给患者,并在团体治疗中作为分享内容。
医院通过建立“创作-展示-认领-反馈”模式完整闭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活动实施以来,作品认领率达72%,参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分值下降21%。
目前,医院还在筹建“患者艺术工坊”,策划“流动心灵博物馆”巡回展览,旨在让疗愈的温度持续流动,让艺术的力量消融精神健康的认知坚冰。
(来源: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