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一本书,摘一片云。
作者 | 徐曼 曾雅娴
题图 | 庐山书房内景
你可曾见过藏在云海里的书房?在海拔1100余米的庐山牯岭,就有一座这样的书房,它将庐山云海自然景观搬进书房,使其化身为触手可及的艺术装置。
这里“半房书香半边云”的美好意境,给每个旅行至此的读者一个云上翻书、天空做梦的机会。在昨天第三届江西省全民阅读大会上,庐山书房·KULING被授予江西省“最美书店”称号。
九江山水文化的缩影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将陶渊明故里、白鹿洞书院,还有白居易笔下的浔阳江头,熔铸成这个城市源远流长的文化之魂,打造了一批美而靓、精而特的书房驿站,庐山书房就是这里山水文化的生动缩影。
庐山书房究竟美在何处?这座位于牯岭镇一角并不算大的山间书房,凭什么吸引无数游客和阅读爱好者前来打卡?
在庐山牯岭的黄金点位——街心公园,一座文艺雅致的庐山书房·KULING盛情开放,它以自由的波浪设计完美嵌入云中山城,与青山作伴、白云为伍、别墅毗邻、老街相接,传承续写着庐山的悠悠文脉。
在寸土寸金的庐山山顶,庐山书房不算很大,却满是生活的诗意。走进庐山书房,书的芬芳与自由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透过偌大的落地窗,温柔地倾洒在阅读空间,山间清风穿堂而过,墙角一隅“和我一起做一朵云”艺术打卡点,一团团云朵轻盈地悬挂舒展,肆意变幻的姿态能够抚平心头褶皱,带领我们追逐无尽的自由。
另一边,庐山文化专柜,陈列着《庐山志》《百年别墅》《庐山金星砚》等庐山文化书籍和《庐山恋》相册,同时《千里江山图》、庐山印象系列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作品将庐山风景生动再现,庐山的故事在这座童话般的书屋不断丰富和延续。
春日的庐山书房更显生机与活力。随意挑一本喜欢的书,落座窗边,低头细品缕缕书香,抬头浅酌无限春光。只需一盏茶的时间,便能滤清所有的纷扰,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的角落,任思绪悠然舒展。
如遇晴天,天高云阔,花红叶绿的山林与层层叠叠的别墅群交相辉映;如遇阴天,云雾在山间悠悠飘荡,给山峰披上一层薄纱,如梦如幻,置身仙境;如遇雨天,淅淅沥沥的雨滴肆意洒落,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与树木的芬芳四处弥漫,脚下就是勃发的生机。
人文圣山的温暖会客厅
一座庐山,半部中国文化史。庐山书房,作为庐山又一崭新的文化符号,跳出传统书屋单一看书阅读的认知偏见,以个性化活动、悠然式体验、即时性记录,带你沉浸式阅读庐山、走进庐山。
去年七月,“一书知庐山”活动在庐山书房与读者见面,读者游客们从《听风吟》聊起庐山大自然的奥妙,从书中记录的一首诗、一幅图、一则故事,与庐山古树山林亲密对话。近年来,庐山书房开展“做一朵云”行为艺术体验官、茶书会、读书分享会、星空音乐会等线上线下各类主题活动50余次,服务读者5万余人。
这里招募“一日馆长”活动也为游客开启了奇妙主馆之旅,抽身于忙碌繁琐的生活,置身诗意庐山,用文字和艺术丰盈内心世界。你无需是专家学者,如果正巧到来,想分享你旅行的乐趣,可以来体验当一回“一日馆长”。
一人一游一心境,一笔一言一传情。庐山书房有一本游客留言记事本,它能跨越时光拉近了读者与书房的距离。留言本不厚,却承载着不同游客和读者独一无二的庐山记忆,和对于庐山书房真挚的喜欢。
94岁四川老人留下了“庐山的雾、庐山的树、庐山的路,滋养我延年益寿。坐在此书屋,既赏景,又阅书,心悦神怡。希望明岁尚能来此!”的美好希冀,有游客翻阅至此,写下“祝您健康长寿,长命百岁”的暖心回应。
留言板上,“新年快乐,万事顺利”“云上翻书、天空做梦、心中静谧”“健康、幸福、好运相伴,希望以后每一天都快乐似神仙”等简短美好祝福,也为这座海拔1100米的云上书房增添了无尽的暖意。
庐山书房立意新颖且有内涵、温暖且有力量,值得每一位旅人放慢脚步,缓慢停留,去阅读,去悦享,去跃动。在这里,最普通的一个月夜、一盏灯、一本书、一个人,就足以撑起整个城市的重量。
当书页翻动的声响与油墨的气息在空气中交织,每个人都是探险家,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庐山恋》的玫瑰,看见“追风筝的人”。庐山书房主理人希望,每一个路过庐山书房人,都可以到这里歇会脚,看看云,翻一本书,给自己一点滋养与松弛。
科技发达的今天,书房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阅读功能。它应是一处干净、温馨与多元融合的空间,可以让疲惫的旅人安顿精神的家园,所以庐山书房的定义从来不只是一面墙、一扇窗、一个活动,而是一页帆、一只白鹭,是一道通往无限可能、打开新世界的任意门。
沉浸式体验庐山的文化盛景
庐山文化如雷贯耳,是一万六千多首吟诵它的古诗词,是镌刻在山间1300多帧石刻,是景点背后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这些丰富的文化印记,赋予了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十足底气。
庐山四季花开,松涛涌动,云雾缭绕,山间民宿掩映在缥缈的如琴湖畔,亦动亦静,亦虚亦实,亦真亦幻,宛若丹青妙手绘就的隐士山居图。
《庐山志》开篇说:“中国名山数十,自五岳及终南、青城、峨眉,近有黄山、括苍。其地域或僻左,或当孔道而航船不得至,独庐山枕大江,蕃客俗士,即易窥其变迁乃如是,故地势然也。”
自然地理格局决定了庐山地域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庐山文化首先要把握的自然背景与自然机理,也是庐山书房依据历史文化打造成温暖会客厅和山间景中景的基本脉络。
在书房一角,挑一本书坐下,与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和谢灵运的《登庐山顶》毗邻而憩。在这里,可以邂逅柏拉图的《理想国》,遇见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在这里,庐山植物园的水杉与书房的讲学两相照映。
美好的旅行与美好的阅读一样可以发生在人海。当人们不辞山水来到庐山,在这偶遇云海边的庐山书房,此刻,它便是旅人旅行中想要避风的长亭,是疲惫都市人群想要停留的桃花源,也是他们来了之后都不忍离去的万卷暖阳。
人间四月,正是旅行和读书的好时节。去一趟庐山书房吧,这样的旅程能满足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美好期许,让你的身体与灵魂都在路上。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