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正值早稻插秧的黄金时期,广袤的田野中,旋耕机和插秧机正交替作业,在水田里织出笔直的绿色经纬。
作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瑞昌市2025年早稻机械化种植率达92%,14万亩高标准农田正焕发“藏粮于技”的蓬勃生机。
种粮大户谈吴淋今年准备种1400亩早稻,他告诉记者,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先进的农机设备,基地已实现“耕、种、管、收”的全过程机械化,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和产量。“以前至少要请30个人,现在4台高速插秧机半个月可以全部种完,每亩的成本也从200元降到60元。”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股股长熊少平介绍,今年瑞昌市推广的无人驾驶插秧机,综合运用了5G通信、北斗定位,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较传统方式节本增效40%以上,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让智能农机有了施展舞台。
春染沃野,万象“耕”新。据悉,瑞昌市2024、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步实施新建0.7万亩,改造提升0.6万亩,2024年瑞昌市完成早稻种植面积2万亩,早稻机插秧面积1.7万亩,直播面积0.3万亩,水稻机插率85%。2025年瑞昌早稻种植任务2万亩,农户种植意愿2.7万亩,新增水稻高速插秧机25台套,推广智能农机具100台套,将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比例,预计今年早稻机插率将达92%,让更多“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金种子”。
说到未来,熊少平信心满满:“我们配套建设了2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16个育秧中心,为全市200多台农业机械装上‘智慧大脑’。今年还特别组建了由农业专家和种粮能手组成‘新质生产力服务队’,把智慧农机、精量施肥这些‘黑科技’送到地头。预计全市早稻亩均产能将提升15%,而用水用肥成本下降20%。”
(范磊 九江日报记者 陈沽玥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