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新技术在湖口县落地推广

4月18日 11时 阅读 39375

眼下,正值早稻机插的高峰期,一项名为“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新技术”的水稻种植创新成果在湖口县开始落地推广。该技术通过融合大钵体育苗与毯状苗机插的优势,成功解决了传统水稻机插中秧苗损伤率高、返青慢、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缓解了双季稻种植长期面临茬口紧张的难题,为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

“机插大钵体毯状苗时,参数需设定为12次/排,这样才能完整栽插一排秧苗,避免伤苗。”在湖口县大垅乡的推广现场,农机技术指导员魏师傅正指导种粮大户调试插秧机。随着机械作业声响起,插秧机在田间匀速行进,一株株秧苗被精准插入泥土,转眼间水田便披上“绿装”。“这项技术机插时不伤主根,秧苗呈钵体状栽插,返青快、成活率高。”湖口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张坚向农户解释道。

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新技术的关键在于将“大钵体育苗”与“毯状苗机插”两种模式有机结合,既保留了大钵体苗根系发达、秧苗健壮的特点,又兼顾了毯状苗适合机械化插秧的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同时具有伤苗率低、返青快、产量稳定等优势,缓解了双季稻种植长期面临的茬口紧张难题。因为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之间往往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传统育苗方式秧龄弹性小,一旦延误,晚稻生长周期不足,直接影响产量。而“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新技术”通过优化育苗方式,使秧苗根系更健壮、机插效率更高,不仅缩短了早稻生长周期,还为晚稻抢出了宝贵时间。“目前,大钵体毯状苗机插还处于研发推广阶段,在九江地区,湖口是第一个推广实施的。插下去返青只要2天,相当于传统秧苗7天的返青期,缩短了5天,缓解了赣北地区双季稻的茬口矛盾。”张坚说。

看着大地铺上一片片新绿,今年首次尝试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新技术的种粮大户石朝志信心满满。“以前早稻收割后,晚稻插秧时间紧,秧苗质量跟不上,产量受影响。现在这个新技术让早稻成熟早,晚稻插秧快,两季都能高产。今年我试种了100亩,相信会有一个好收成。”

(徐会刚 九江日报记者 朱曦薇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