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好人榜 | 胡君:用心点亮温暖之光 以爱叩响无声之门

4月10日 14时 阅读 31514

“我爱祖国高高的大山,我爱祖国长长的大河,我爱祖国美丽的花朵……”3月8日,第十届江西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节目组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濂溪区虹康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学校,录制由该校学生参演的现代诗歌诵读节目《我爱祖国》。

9名同学,3到5岁不等的年纪,他们端端正正地站立于摄像机前,齐声诵读《我爱祖国》。摄像机外,校长胡君看着他们,面带微笑与自豪。

“要知道一个听障小朋友能站上舞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向外界一个字一个字地表达自己,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胡君说,眼前的这些小朋友和学校里的其他学生一样,他们的圈子仅限于校园。但他们又与同龄的其他孩子无异,喜欢展示自我,有艺术表演的欲望。

“通过人工耳蜗,反复地学习发音,他们才能够听到老师的声音,但要读准语音、把握节拍、表达情感,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孩子们耳侧的人工耳蜗,宣告着这群孩子的不同,也让他们的表演更令人动容。胡君介绍,一首简短的诗歌,想要达到流畅表演的水平,往往需要练习几个月。这意味着孩子们在学习训练时,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细节。

为了让这群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站在舞台上向外界展示自己,这条路胡君一走就是15年。作为一所民办公助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目前虹康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学校有40多名听障儿童正在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2010年,胡君开始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15来,在胡君的帮助下,200多名听障儿童走出了无声的孤岛。

回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初衷,胡君说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们学校成立于1990年,是九江第一家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机构,我妈妈就是学校的第一批老师。她退休后还加入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继续为听障儿童服务。”

看着母亲大半辈子都在与听障儿童打交道,胡君也见证着许多听障儿童通过技术手段和康复训练逐渐融入有声世界。有了母亲的丰富经验,胡君立志延续母亲的使命,毅然地加入到这个有爱的行业当中。大学毕业后,胡君返回家乡,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投身于听障儿童康复事业。

胡君说听障并非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在植入人工耳蜗后,经过康复训练,是可以恢复听力的。只不过,这个过程漫长且艰难。听障儿童需要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声音系统,从各种环境音学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词汇库,最终掌握人类语言。“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需要1年至3年的时间,基本能正常生活。”

在学校里,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庭困难。2019年至今,胡君牵头公益组织争取到江西省福彩公益金“残疾人之家”帮扶项目、“百社帮百户”脱贫攻坚公益行动、“展翅天使、彩虹相伴”扶残助残帮扶项目等多项政策支持,组织关爱活动近50场,服务残障儿童120余名。

胡君的公益之路没有止步于听障儿童,她积极参与助学活动,带领志愿者深入困难学生家中,送上助学金和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胡君也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将爱心传递下去,她积极招募和培养志愿者。在胡君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从家人到亲戚,再到同学、朋友,再到一群一群的陌生人加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胡君的带领下,九江市“一路有你”公益组织已有注册志愿者数百人,近四年组织志愿者活动110余次,帮扶各类困难群众1000多人。  

特殊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胡君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为听障儿童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今年开始,我们在服务好0岁至7岁儿童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年龄段,配合市残联相应政策,让更多残障人士获得更全面的康复支持。”胡君坚定地说。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