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 | 我在基层当导师

3月26日 11时 阅读 3148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层 11.jpg

图片

图片

图片


                                                                                   导师手记                                                                                       

 文化导师下乡从“听”开始

 南昌市东湖区新闻导师 游静


    “我们对外宣传散而乱,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希望能够提升新闻策划能力,打造本地文化IP。”

    “街道的节日活动一个不落,但大家参与的热情不高,希望能够提升活动水平,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

    一个个来自基层的需求,被导师们记下来,挂心上。

    “我计划开发内容鲜活且有地方特色的微宣讲课程,破解当地理论宣讲模式较为传统的问题。”

    “我制定了非遗进学校、进街道、进园区的时间表,展示非遗魅力的同时,培养一批传承人。”

    …………

    一个个来自导师的回应,已经成为计划表,开启进度条。

    3月26日,正值“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启动仪式召开一个月。这一个月来,文化导师加快适应新的身份,在全部完成见面对接的基础上,有的带上“徒弟”开始结对帮带,有的拿起“话筒”为居民传道解惑,有的搭建团队为地方筹划项目。

    我们看到,文化导师服务基层内容各不相同、丰富多彩,文化服务的起始动作却整齐划一,用一个字概括——“听”。在座谈会上“听”,聆听参会代表提出的需求;在田间地头上“听”,倾听村民群众真实的呼声。文化导师在交流中摸清“家底”,在沟通中清晰定位,在讨论中酝酿计划,力求把基层真正需要的文化“食粮”送到群众家门口。

    这一个“听”字,也反映出“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的一大特色,创新了“群众点单、导师接单”模式,实现了文化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开启了一场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培育持久文化动能,推动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工程开花结果。

    “满月”是个值得被记录的日子,既有对当下的肯定和关注,也有对未来的畅想和祝福。“满月”的文化导师,听进去、沉下去、动起来,在这场文化人才和人民群众双向赋能、双向滋养的历程中,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江南都市报)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