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位于濂溪区五里街道的九江煦郎服饰有限公司锅炉房内,三台崭新的天然气锅炉正平稳运行,电子屏实时跳动着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数据。濂溪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队员绕维和轻触设备外壳,确认温度正常后,在回访记录表上写下“整改达标”的结论。
此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去年4月企业投产初期,我们接到群众举报,现场调查发现其锅炉使用劣质生物质颗粒燃料,且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导致排放烟气不达标。”绕维和指着厂房外墙的排烟管道介绍。当时,执法大队没有简单采取处罚措施,而是组织技术骨干成立帮扶小组,先后5次深入企业生产现场,从燃料品质、燃烧工艺到污染防治设施逐项排查,最终制定出“煤改气”整体改造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期限。
企业总经理沈友春坦言,最初对整改有顾虑:“担心成本太高影响生产,但执法人员带着我们到已改造的企业参观,还帮忙分析了各项数据。”在环保部门指导下,企业投资更换了清洁能源设备,同步加装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如今,锅炉热效率提升带来的能耗下降,让企业每月节省了不少燃料成本。“我们企业应该尽量满足周边居民的要求,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一份担当。”
这样的帮扶场景已成为九江生态环境执法的新常态。近年来,九江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环保技术薄弱问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送技术进企业”活动;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执法人员与技术专员“1+1”结对帮扶。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开展领导包案、下访接访活动,把“四下基层”“三服务”机制落到实处,不定期对信访件开展实地核查及复查复核工作。2024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信访中心共受理各类环境类信访件781件,已办结776件,领导包案信访案件14件,下访181次,确保做到矛盾真正化解,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环保执法不是‘一罚了之’,而是要帮助企业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帮扶式执法”,秉持着“帮扶为主、执法为辅”的原则,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九江实践样本。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